陈祖芬文选

             附:什么都是什么也不是的报告文学


               
    1

    文学,是人学。

    新闻,是信息的传递。

    不为文学的定义局限,不被新闻的概念束缚——报告文学的天地是广阔的。

    2

    报告文学是什么?

    报告文学什么都是——是文学、新闻,是社会学,是人口学,是生态学,是经
济学,是政治学,是美学,是哲学,是边缘科学、交叉学科。但报告文学又什么都
不是——终究不是这学那学,甚至也不一定就是文学。

    3

    发现——这是报告文学的第一基本功。从司空见惯的事物中发现新的角度和高
度。

    4

    创作的动机越单一越好。

    5

    每个人的脑子里都充塞着主观的、客观的框框,充满了因循的观念。与其花时
间争论报告文学应该怎样写,不如身体力行地去探索各种写法,去开辟各种途径,
去面对“报告文学怎么可以这样写”的挑战。

    6

    别人没有用过的写法我为什么不能试一下?别人没有写过的题材我为什么不能
写一下?别人写过的题材我为什么不能从另一个视角来写?创作的一个要素:为什
么不呢?

    7

    在国人皆日新,非新不穿之非新不为之非新不言之非新不写之的新潮新时代,
怕是难得“保守”了。深刻的“保守”恰恰是一种力量。譬如当初西洋人对柔道不
问津的,独独日本极“保守”地发展他们的柔道,直至把柔道打进奥运会,使奥运
会增加了一个日本占当然优势的项目。

    歪打正着。

    没有旧了的题材,只有旧了的视角。少一点暴发情结,多一点“歪打正着”。

    8

    朋友说,现在写文章就是要新。我说,旧就是新。譬如科学与民主,是旧的,
即使在中国,1919年就时兴了。但是到了今天,还是新的。

    朋友说,现时写文章很难有轰动效应。我说,时代越往前走,人们情绪的渲泄
口越多,文学的轰动效应自然就少。

    9

    读者们有的以为我是女孩子,有的以为我是老头子。每个人根据他们读我的文
章得到的不同感受,设计了文章的作者——我。他们设计的一个个我到底是不是我,
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以为是,他们觉得应该是他们所设计的。

    《北京文学》要在发我的报告文学的同时发我的照片。我怎么也没同意,用一
句立于不败之地的话来说是“由于种种原因”。原因之一是,我怕读者看到了我的
照片,会觉得不是他们设计的我,因而影响读文的效果。

    作家的形象是由作品和读者勾画的。

    10

    文学是买方市场——读者需要什么,什么就是俏货。当然,作者获得读者不是
靠迎合,是靠契合。

    11

    一个时期有一个时期的热点,一个时期的口味。读者口味的变化调节着文学生
态的平衡。

    12

    人在一个时期只能看见一个阶段的景物。人的视野是有局限的,是受时间、地
点、阶段的局限的。

    在一个时期显现过的人或物,必然在下一个时期消失。

    我这个年龄层的报告文学作者,必将被更加年轻、更具活力的报告文学作者所
取代。

    年轻,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新生的总有无限蓬勃的生命力。

    13

    这些年,从经营的多元化到观念的夹生型,从价格的如何浮动到政策的如何配
套……系列新事物裹挟着系列新问题,像一股股旋风从一个个旋转门里旋转而出。
我不能强求文学爱好者都对经济感兴趣,也不能把文学变成经济学。这是我这个报
告文学作者的“市场观念”。不过,报告文学也应该向经济、管理、科技、生产等
多方面开发。

    福楼拜早就说过:“越往前进,艺术越要科学化,同时科学也要艺术化。”过
去认为不能登大雅之堂的种种词汇——商品、交易、市场、利润、股份、奖金……
正在像流行歌曲一样流行开来。经济正在和科技、文艺、社会学、心理学等等广结
良缘。现代学科是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

    14

    顺便说一下,人们说创作自由,往往指政策给予的自由。但还有一种自己给予
自己的自由。我们没有人会说自己不喜欢自由,但实际上人们往往不知不觉地、不
同程度地放弃自由——宁可沿袭千年的生活方式,宁可继续几十年一贯制的思想方
法,宁可坚守因循的观念,宁可生吞别人的创作手法……但是时代已经给予了我们
知识的海洋和探求的天空,给予了我们空间感和自由度,给予了我们创造的需要和
突破的冲动。我们的企业在搞多角经营,我们报告文学为什么不能搞多种写法?

    迪斯科的节奏感,流行歌曲的随意性,立交桥的立体感,时装表演的多变性,
还有随着思想活跃而萌生起来的幽默感,随着窗户的一个个打开而获得的开阔感…
…当我们面对这一切的时候,我们文学的观念难道不应该更新吗?我们报告文学难
道不应该增加节奏感、信息量、幽默感、空间感、多变性、随意性吗?

    15

    任何事物都是由社会的需求量来决定它的价值的。在面对新技术革命的挑战和
改革开放的年代,每一单位时间里社会生活的变化大大增加了,“信息”二字成了
畅销词汇。报告文学的信息首先是富有时代感的信息。报告文学的创作同时也是一
个接收和处理信息的过程。

    16

    鲁迅翻开书来,见满是密密匝匝的黑字,便产生一种压迫之感。不仅很少“读
书之乐”,而且觉得仿佛人生已没有“余裕”、“不留余地”了。报告文学要有思
想、力度、份量,同时还要有余裕、幽默、情趣。

    17

    不希望看到别人模仿我,如同我不愿意模仿别人。

    我谈我自己,你要成为你自己。

    18

    不重复别人是重要的。

    不重复自己是尤其重要的。

    写多了,容易形成框框,束缚自己的框框。

    形成自己往往是一个不知不觉的过程。

    突破自己就是一个自觉的行动,一个必须进行但又往往不知从何着手的行动。

    当自已被自己形成的风格框起来而不知如何突破的时候,是最苦恼的,一旦突
破,便有豁然开朗之感。

    19

    从表面看来,某个作者一下看上了某个题材,这个在一瞬间完成的动作,好像
没什么可分析的。但是,如果完成这个动作的心理过程可以用慢镜头放映出来,或
者说可以像作心电图似的用图像显现出来,那么,我们可以看到所谓“一下看上这
个题材”,和一见钟情一样,瞬间的感情交流、思想变化,是集中地反映了当事人
的性格、素质的。只有某一个姑娘碰到某一个小伙子的时候,两人才会一见钟情;
也只有某一个题材碰到某一个作者的时候,这个题材才会向这个作者展现出它的内
在美,展现出一般人看不到、也发现不了的现实意义和美学价值。于是,这个作者
发现了它,一下爱上了它,急促地向这个题材走去了……

    20

    从西安到北京的火车就要启动了。站台上有两个人向我乘坐的这节车厢跑来。
一张陌生的面孔一下趴在我的车窗外:“我是想向你反馈一个信息:昨天你讲完课
后,大家说你像一个女孩子在海滩上捡到了美丽的贝壳一样高兴。”

    是啊!我是高兴,我捡到的岂止是贝壳,而是一个美丽的世界。

 

 回目录  在线书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