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嘴钢牙窦文涛
                 


               第二章

    “锵锵三人行,说什么都行,你们好,我是窦文涛……”,经常看凤凰卫视的
人肯定熟悉窦文涛这句开场白。

    他不是那种正儿八经的主持人,但绝对有收视率。他的脱口秀很成人化、社会
化和人情味,一日一集,在阴盛阳衰的凤凰卫视台的万花丛中是“一枝独秀”——

    三、《时事直通车》轻松又自如

    可是机关算尽,聪明反被聪明误,以后经理不仅凭此白纸黑字说服他多干活,
而且当窦文涛发现他做主持不至于给炒了的时候,公司一年后续约,仍然把两个衔
头加给他。

    凤凰卫视1997年开辟第一个新闻节目——《时事直通车》。领导们商议了好久,
最后决定让势头正猛的窦文涛承担此重任。果然,窦文涛不辜负领导的期望,做过
7 年新闻主持的他,在《时事直通车》上轻松自如。

    窦文涛说,每天下午他回到办公室,白板上已经有几条新闻标题了,这是主编
写上去的。接下来的几小时内,白板上还会有不少增补和修改。这个时候记者还在
外面采访当天新闻,而编导正在剪片。

    当然,窦文涛要负责撰写各条片子之间的主持串场,因为香港记者习惯在新闻
稿前头写一段Lead(导语)供主持播讲,以引出新闻片,所以实际上窦文涛只是负
责统筹所有串场文稿而已。当然作为主播,他也有权向主编提出他对节目的意见。

    窦文涛的播讲稿要写成大字,因为主播讲话要看自动提词器(Autocue ),到
傍晚节目程序表和文稿集纳完毕后,他就要匆忙赶去化妆间,接下来就是进棚录影,
录影后不久晚上9 点节目首播,有时时间来不及就要直播。

    窦文涛如此多才多艺身兼二职,让过去《相聚凤凰台》的同事有点惊讶,因为
他们觉得香港的艺员兼能做撰稿还是比较少见。于是他们问文涛是否多拿了一份人
工,因为主持是份工,撰稿也是份工。对此,窦文涛真是哑巴吃黄连——有口难言,
因为当初签合约时,他对自己的电视形象很不自信,所以主动要求同时签“节目主
持人”和“节目编导”两个头衔,认为主管要是不满意他的主持的话,他还可以在
幕后写稿编片,也不至于会被“扫地出门”。

    可是机关算尽,聪明反被聪明误,以后经理不仅凭此白纸黑字说服他多干活,
而且当窦文涛发现他做主持不至于给炒了的时候,公司一年后续约,仍然把两个衔
头加给他。

    随着收视率的上升,窦文涛主持的《时事直通车》受到老板、同事及观众的各
方肯定。

    四、直播香港回归

    最好笑是有一次,窦文涛刚按指令说:“现在让我们去到天安门广场”,同时
耳机里又在喊“不对不对,是人民大会堂”,惶急之下,窦文涛马上补一句“啊,
这个天安门广场的西边就是人民大会堂,我们到那里看一看吧。”

    1997年7 月1 日零时,举世瞩目的中英香港主权移交仪式在香港会展中心举行。

    当窦文涛和吴小莉与北京天安门广场数十万人齐声倒计时的场面出现在电视屏
幕上时,文涛汹涌澎湃的心总算稍微平静了一些,他轻轻地换了一口气,因为60小
时直播中最关键、最高潮的环节终于过去,所幸他自己不辱使命,经历了最难的考
验。

    凤凰卫视香港回归世纪报道60小时播不停,窦文涛的位置始终在中心本部的主
播台上,与其他同仁一起,报道了从6 月30日12时到7 月2 日24时之间每一项重大
事件,介绍了关于回归的大量故事和资讯。窦文涛的任务是与吴小莉一起在幕前扮
演“总指挥”的角色,成为在一次节目中连续留在幕前时间最长的主持人之一,睡
觉时间总共不够8 小时。
    6 月30日晚9 时前,其他主持人暂时当值,窦文涛正准备抽空去洗手间方便,
忽听有人到处叫他,原来是总部收到解放军驻港部队先遣队进驻香港的信号,临时
调他进行即时旁述报道。

    来不及准备任何资料,窦文涛一脚刚踏进演播场,驻港部队画面就已经播出,
于是文涛只有紧急搜索脑中记忆,边看电视边解说,一下子说了半个钟头,直说到
最后一辆军车都驶入香港境内。完后同事们戏称窦文涛成了“军事评论员”,此时
他才发现自己的心一直在扑通扑通地跳。

    其实,在此之前,窦文涛曾两度深入军营采访驻港解放军,加上直播前夜临阵
磨枪,读完了一尺厚的报刊资料。所以,窦文涛能在“危难之际”轻松自如。

    7 月1 日凌晨,等到窦文涛下班时已是3 点多,而到5 点多又要准备直播解放
军主力部队6 时抵港。窦文涛又匆忙去浏览相关资料,等到看完最后一页时,抬手
一看表,已是4 点多,已经无法回家休息,文涛只好在公司化妆间地毯上睡一小时,
用艺员服装柜里的衣服做枕被,花花绿绿盖了一身。

    本来窦文涛习惯夜深不眠,过午不起,晨昏颠倒,一天只吃一两餐。这两天一
日三餐却全用齐了,因为一直要保持头脑清醒。公司也积极配合,用餐时间准点送
饭盒到他身边,尽量让文涛有更多的时间。

    整个直播过程,瞬息万变,跌宕起伏,事先预计的程序与现实发生的情况常有
冲突———最后一刻得知江泽民不走原定陆路而改乘飞机提前到港,董建华记者会
直播急需主持人用普通话即时传译,天降大雨又导致花车大巡游临时取消……凡此
种种,都要快速应变。当时,导播在幕后面对众多信号源临阵调度,而窦文涛等主
持人虽在幕前显得遇事不慌,内心里却好似“抽筋”:耳机里不时传来相隔几秒就
截然相反的指令,一会儿要你多说话,拖长到3 分钟,马上又要你立刻住口,转去
某现场。

    同事都称窦文涛是“铁嘴钢牙”。事后,一位朋友寄给窦文涛一顶刺绣小帽,
祝贺他们60小时直播成功。窦文涛的朋友在广州一家电视台工作,他说他们全台人
员看了窦文涛的报道后,都觉得凤凰卫视比别的电视台不仅更活泼可爱,而且信息
量特别大。他的话让窦文涛挺高兴,因为他已经不觉得能说会道算是本事,作为传
媒人,向观众传达他们需要的资讯应该重要过他自己。

    当然,窦文涛也有认为他值得吹牛的地方,那就是与内地、香港、台湾幕前幕
后的电视精英一起,精诚合作,报道华人盛事,而且可以用他所希望的平民化的方
式来说这样一件事情,就像领着他的家人亲友去看一场热闹。这是窦文涛职业生涯
中一次顶峰经验。

    五、苦思冥想欲突破当时窦文涛就想:难道非得那么一本正经吗?非那么义正
词严,辩才滔滔吗?非那么先知先觉、绝对正确吗?换一个角度,用平民的眼睛和
方式去说“天下事”。老百姓天天也在用他们自己的语言思维去说天下事,不用准
备,一聊就是几小时。

    《时事直通车》收视率直线上升,窦文涛满面春风,但他还是时常感到困惑、
危机:自己不属高大威猛的英俊小生,又没有演艺专长,从广州到香港,从娱乐艺
员到新闻主播,自己的位置在哪里?

    机遇来了。凤凰卫视正准备办一个谈话节目,三个人的谈话节目,每天都有,
讲时事新闻。

    起初,窦文涛也没在意,开会那天他还姗姗来迟,躲在一个角落里没人注意,
悄悄在那儿喘气。大家正在议论这件事,争论谁去主持该节目,有人提了一句:
“文涛怎么样?”当时其他人并没有什么很大反应。文涛原来在电台的时候有很多
即兴谈话的发挥的机会,但来到凤凰卫视后这种表现的机会不多,因此别人也不能
肯定他是否能够担此重任。这时候老板突然说话:“文涛呢?文涛自己怎么看?”
窦文涛心一震,稍有点犹豫,但他随即意识到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连忙应道:
“我觉得自己还行。”说完后,文涛又觉得不妥,自己是否太自信了,要是一开始
就办砸了怎么办。于是他又说自己不行。“很谦虚嘛。”老板把他的话打断了,
“我就喜欢这种主动请缨的,我就讨厌人腻腻歪歪。”一锤定音,窦文涛骑虎难下,
只好硬着头皮上了。

    当时节目的条件如下:每天以新闻为题,只能请两个固定嘉宾,周一至周五每
天半小时。也就是说,主持人不可能对所要谈的话题有充分的准备,对好多新闻不
可能掌握起码的资料,而且嘉宾也不可能什么都懂,但主要问题很简单:就是如何
让人喜欢看?
 

                                 下一页  回目录  在线书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