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玉堂文集                 古泉  


                      

    这地方叫古泉,因自古以来便有泉水而得名。
    但现在却干涸了。想那赫赫有名的“天下第一泉”都曾干涸过,这一非旅游圣
地、二非文物保护区的沂河源头若干山泉之一的泉没了水,也便无须大惊小怪。
    在这古泉还有水的时候,它的旁边曾立着一块石碑的。赶到它名不符实了,又
恰逢修“大寨田”,这石碑便物尽其用,垒在了“大寨田”的地堰里。碑面朝外,
虽经日晒雨淋,风吹沙打,这不知哪朝哪代刻的碑文,竟然还能依稀可辨:
    “此乃沂水之源,蒙山之眼也,本应修庙盖宇以祭之,无奈庄小村贫,山民无
力,故而捐款整修,特立此碑以志之。”然后便是捐款人名单及钱数。
    或许应了碑文的定论,这庄一直很穷,过去穷得连个地主也没出。如今庄虽是
不小了,但也还不能说不贫。
    八十年代的第三个年头,在这穷乡僻壤的所在,蓦地冒出个万元户。万元户主
叫寇思仁,为人很抠,他的自行车,村上的人谁也借不去;他连个电视也不舍得买,
他要等着用三四百块钱能买着彩电的时候再买;他胆子很小,生怕他的钱让小偷给偷
去了。
    这年除夕,寇思仁早起开门的时候,从门缝里拣到一封信。信上让他当天晚上
将八十天钱塞到古泉旁边地堰的石碑缝儿里,如若不然,白刀子进去,红刀子出来。
他一看完,头皮嗡的一下,脸色立时变了。他先前倒是听说过恐吓信、匿名信一说
的,也听说过办这种事情的多半是什么小集团儿,不好惹,却不想竟会摊到了自己
头上。一整天,他心事重重,坐卧不宁,最后一咬牙,大年下的,破点财就破点财吧,
破财消灾。
    傍晚时分,乍黑还明,寇思仁怀揣八十块钱,打着灯笼,在除夕之夜此起彼伏
的爆竹声中,悄悄地来到古泉边。他蹲在地堰下,有点可怜自己:我寇思仁像做贼
样的,这是为啥哟!都是让钱多逼的呀!他泪眼蒙胧,感慨万端,正待塞钱,微弱
的灯笼光下,却就看见了石碑上的字。
    这些字他是再熟悉不过的,他能识几个字:便是小时候从这上头开始学的。如
今看见,自是别有一番滋味。“无奈庄小村贫,山民无力,故而捐款整修,并立此
碑以志之”,他接连默念了三遍,心里摹地一亮,良心发现般地问出一个念头:想
俺古泉,庄小村贫,先祖列宗,不知在哪朝哪代尚知捐款修泉,造福子孙,如今社
会主义了这么多年,我寇思仁的钱比过去的富农还多,难道就让这古泉在俺手里继
续干涸下去不成?
    他一下肥壮了:与其拿钱白白进给不知姓名的王八蛋,不如为村上办点事情,
为公为民,何怕之有?
    这念头儿使他浑身轻松,像一下卸掉了一个包袱;他心里充满着英雄般的气概,
忽地站起身,大摇大摆地回家过年去了。
    春节过后,寇思仁请来了水利局的人。经过勘察,古泉之下不要多深就有水。
他又买水泥,订水泵,率领全家大小劳力在古泉旧址开始了打机井的工程。
    庄上有人帮着打机井的,寇思仁管饭。古泉的人都很吃惊,老抠腚怎么一下子
变得这么大方?人们自愿来帮工的不少,也有光帮工,并不吃他的饭的。
    机井打好了,村上的人挺感动,党支部表扬他,有人还提议在机井旁边立块石碑,
写上他的名字。寇思仁说:“甭价!我只有一个要求,把地堰里的那块石碑再立起
来就行!”
    “这是为啥?”
    “为的是让后人知道要对得起祖宗,也让人知道社会还是进步了!”
    人们都觉得挺有道理。
    没过几天,一个半大不小的七孩子找着寇思仁说:“大爷,上回我来借自行车
你没借给,心里怪气得慌,就写了那封信,想吓唬吓唬你出口气的,俺错了!”
    寇思仁说:“你吓唬得好!把我吓唬得进步了!”

 

                                 下一页  回目录  在线书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