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声好像明媚的春光
                 


           第二十章  1983年的苏联

    于是到了80年代,我们一面绷紧神经弦准备迎战白天鹅——窃想,如果当真
碰到白天鹅倒也挺妙,也算难得的机遇呢——一面与苏联同志回顾和展望中苏伟大
人民之间的友谊。我在电视新闻里已经看到了陈云同志与原苏联在华专家组长含泪
热烈拥抱的场面,我百分之百地相信,当老二位拥抱的时候,百分之百地真诚与动
情。

    而踏上1983年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土地,使我欣慰而又忧伤,
满足而又失望。边防人员用那样的神气检查我们的护照,他抬头盯视再打量了我1
3次才承认我就是护照上的那个同志——家伙,来到世界上40多年,我从来没见
过自己的面孔能够引起这样热烈和深刻的兴趣。到了旅馆又用了一个小时来办理入
住手续,而且人一进旅馆护照就押在了旅馆的总服务台。服务员的恶声恶气我当然
不应该觉得奇怪,但是我不希望苏联是这样。许多许多东西都是傻大憨粗,街上的
公用电话亭里的电话机完全像一个健身用的哑铃。公共场所人们挤来挤去推推搡搡。
最令我难过的是我发现《列宁山》这支歌比真实的列宁山与莫斯科大学更动人。莫
斯科大学的建筑显得傻气。

    当我们回忆少年的时光,

    当年的歌声又在荡漾……

    《列宁山》的歌词是这样唱的。歌声或许依旧,当年的列宁山却不复存在。

    歌声其实也不同了,当我听到乌兹贝克斯坦的摇滚乐队用架子鼓、电吉他、响
板演奏《喀秋莎》的时候,我不知道我是重新得到了《喀秋莎》还是失去了她,也
许真正失去的正是我自己吧。

    但这毕竟是我向往已久的莫斯科。克里姆林宫的红星如我熟悉的影片上表现的
那样昼夜闪耀。假日闲逛的退休职工戴满了在伟大卫国战争中赢得的勋章。莫斯科
河畔有许多悠闲的人垂钓。到处都有革命的标语而没有任何商业广告。莫斯科郊外
的树林和草地宽敞清静。到处都能听到似曾相识(却也是面目全非)的苏联群众歌
曲。莫斯科大剧院和多次在影片里看到的一样辉煌灿烂。我在那里看了格林卡的歌
剧。到处都有列宁的姿态各异而神情之伟大智慧神圣永远不朽的铜像。我们也看到
红场上的列宁墓,看到墓前庄严伫立的哨兵,看到漫长的庄严的排队瞻仰列宁遗体
的队伍。那么斯大林呢?咒骂赫鲁晓夫是没有用的,是时间和真相使我们的斯大林
一去不复返啦。

                                 下一页  回目录  在线书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