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书库 > 王跃文文选 >

秋风庭院


    陶凡早晨六时起床,在屋前的小庭院里打太极,然后小跑,远眺。夫人林静一
准时在七点钟的时候将文房四宝摆在廊檐下的大桌上。陶凡便神态怡然,龙飞凤舞
起来。整个庭院立即弥漫了一种书卷味儿。这的确是一个雅致的天地。并不见大的
平房,一如村野农舍,坐落在舒缓的山丘间。满山尽桃树。时值晚秋,落了叶的桃
树,情态古拙。屋前小院横竖三十来步,不成规矩,形状随意。庭院外沿山石嶙峋,
自成一道低低的墙。这些石头是修房子时剩下的。陶凡搬进来住时,屋前的石头没
来得及清理。当时任地委秘书长的张兆林同志见了,立即叫来行政科龙科长,骂得
龙科长一脸惶恐。陶凡摆摆手,说,我喜欢这些石头,不要搬走算了。于是叫来几
个民工,按照陶凡的意思,将这些石头往四周随意堆了一下。堆砌完毕,龙科长请
示陶凡,要不要灌些水泥浆加固?一副立功赎罪的样子。陶凡说不用了,只要砌稳
妥,不倒下来就行了。龙科长很感激陶凡的仁厚,他觉得陶凡是他见过的最好的地
委书记,暗自发誓,一定要好好地为这位领导服务。他便极认真地检查刚砌好的石
墙,这里推一下,那里摇一下。一块石头被他一摇,滚了下来。这让龙科长脸上很
不好过,直嚷民工不负责。这时民工已走了,龙科长一个人搬不动那块石头,不知
怎么才好。陶凡背着手环视四周之后说,小龙,这石头就这样,不要再堆上去。
    这时,小车来了。陶凡说声辛苦你了小龙,就上了车。
    龙科长望着下山而去的小车,一脑子糊涂。他理解不了陶凡的雅意。如果是怕
麻烦工作人员,这的确是位了不起的领导。但是不是怪自己不会办事,生气了呢?
他见过许多领导生气的样子并不像生气。有的领导生气了反而是对你笑。
    夫人林姨在家收拾东西,见龙科长望着那个滚下来的石头出神,就说,老陶讲
不要堆上去就依他的,他可能喜欢自然一些。
    那块石头就这样呆在那里了,成了绝妙的石凳。
    如今,石墙爬满了荆藤,墙脚那块石头被人坐得光溜溜的。陶凡很喜欢那个石
凳,但他太忙了,很少有时间去坐一下。倒是女儿陶陶,前些年经常坐在那里,松
卷云鬓,像个黛玉。陶陶是陶凡夫妇的独生女儿,很漂亮,那会儿高中刚毕业,常
被顾城北岛的侍弄得怔怔地像中了邪。陶凡在家里完全是个慈父,倒觉得女儿的痴
迷样儿很惹人怜的。夫人有时怪女儿神经似的,陶凡总是护着,说凡有些才情的女
孩子,总有几年是这个样子的,长大一些自然好了。总比到外面成天地疯要好些。
有次还调侃道,我们这种府第的小姐,多少应有些风雅的气韵是不是?女儿听了,
越发娇生生地发嗲。但陶凡自己,纵有千般闲情,也只是早晨在他喜爱的天地里文
几手武几手。全套功课完毕,到了七点四十。之后五分钟冲澡,五分钟早餐。陶凡
的饮食并不讲究,早晨两个馒头,一碗豆奶,不放糖。偶尔调一碗参汤。陶凡会对
阿姨王嫂讲,别听林姨的,喝什么参汤?我还没那么贵气!王嫂总是拘谨地搓着手
说,陶书记就是太艰苦朴素了。陶凡把参汤喝得滋溜溜地响,说我到底是农民底子
嘛。
    在大家心目中,这位地委书记是个很有学问的人,棋琴书画,只差不谐音律。
地区的主要大楼都是他题写的招牌。其实陶凡最有功夫的还是画,极少有人能求得
他的画作。林静一当年爱上陶凡时,陶凡还不发达,只是省一化工厂的一位工程师。
林静一年轻时很漂亮,是厂子弟学校的音乐老师。她这辈子看重的就是陶凡的才华
和气质。陶凡的风雅,常让林静一忘记他是学工科的。但陶凡总是用五分钟狼吞虎
咽地吃完早餐,并把豆奶或参汤喝得丝丝作响,林静一有时也会取笑他,到底是个
粗人,看你出国怎么办?
    吃完早餐,小车来了。司机小刘下车叫陶书记早,陶凡应了声,夹着公文包上
了车。小车到山下的办公楼只用两分钟。按照陶凡这个作息规律,总是提前几分钟
到办公室,所以地委办工作人员没有谁敢在八点以后到。
    书记们和几位秘书长的办公室在二楼,一楼是地委办各科室。陶凡上楼后,见
有些同志已早到了。张兆林同志同吴秘书长正在办公室讲什么,见陶凡来了,两人
马上迎出来打招呼。陶凡扬一扬手,径直往自己办公室走。陶凡对普通群众倒很随
和,在领导层里却是严肃的,年轻一点的副手和部门领导还多少有些怕他。吴秘书
长刚才一边同陶凡打招呼,一边就跟了过来。陶凡开了门,吴秘书长跟了进去。问,
陶书记有什么事吗?
 
    陶凡放下公文包,坐在办公椅上,望着吴秘书长。吴秘书长一脸恭敬。
    有什么事?是的,有什么事?这时,陶凡才猛然想到,自己今天来办公室干什
么?自己是退休的人了。现在是张兆林同志主持地委工作了。昨天上午刚开了交接
工作的会。
    吴秘书长又问,陶书记,有事请尽管指示。
    陶凡静一下神,说没事,没事。
    吴秘书长说,张书记定的今天开地直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会,陶书记有什么指示
吗?
    陶凡笑了笑,很随和地说,没有没有。我来取本书。你忙你的去吧!
    陶凡本想开几句玩笑,说退休了,就是老百姓了,还有什么指示可做?但忍住
了不说。怕别人听歪了,讲自己有情绪。再者那样也煞自己的志气。
    吴秘书长仍觉得不好意思马上离开,很为难的。陶凡又说让他去忙。他这才试
探似地说,那我去了?一边往外走,还一边回头作笑脸。
    吴秘书长一走,陶凡就起身将门虚掩了。坐回到椅子上时,觉得精力有些不支。
他刚才差点儿失态了。竟然忘记自己已经退休了,真的年老昏聩了吗?才六十一岁
的年纪,怎么成了木偶似的?调到地委十多年来,一直是这个作息规律,却没有注
意到,从今天起要过另一种生活了。他今天上办公室,完全是惯性作用。
    半个月以前,省委领导找他谈话,反复强调一个观点,作为一个共产党员,没
有退休不退休的,到死还是共产党员。共产党员生命不息,战斗不止。何况老陶你
仍然还是省委委员,省委交给你的任务就是带一带兆林同志。可不能推担子哪!
    陶凡明白这是组织上谈话惯常使用的方式。他当然也用惯常的语言形式来表明
自己的态度。说人退休党性不退休,公仆意识不退休,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退休。
只要组织需要,一切听从党召唤。但是工作交接之后,我还是不要插手了。兆林同
志与我共事多年,我很了解他,是位很有潜力的同志,政治上成熟,又懂经济工作,
挑这副担子不成问题的。
    最后,那位领导说句还是要带一带嘛,便结束了谈话。
    陶凡清楚自己的政治生涯就此已经结束。头上省委委员的帽子也只能戴到明年
五月份了。本届省委明年五月份任期将满。那时替代自己省委委员的将是张兆林。
自己快要退下来的风已吹了半年,组织上正式谈话也有半个月了。心理冲击早已过
去。他仍按长期形成的作息习惯工作着,像这个世界什么事也没有发生过。却不料
今天几乎弄得十分难堪。
    陶凡想,自己来办公室看看,取些书籍什么的,也算是正常的事,同志们也许
不会想那么多。问题是自己全然忘记自己的身份已经变了。他内心那份窘迫,像猛
然间发现自己竟穿着安徒生说的那种皇帝新装。
    他要了值班室的电话,叫司机小刘十分钟之后在楼下等,他要回家里。十分钟
之后,也就是八点二十五,他起身往外走。刚准备开门,又想起自己才说过取书的
话,便回到书架前搜寻。他个人兴趣方面的书都在家里,这里大多是工作性的书籍,
都没有再看的必要了。找了半晌,才发现了一本何绍基的拓本,便取了出来。这是
女婿关隐达到外地开会带回来的,他很喜欢,可一直无暇细细琢磨。关隐达是他调
到本地区的第一任秘书,已派到县里任副书记去了。他俩的翁婿关系是关隐达下县
任职之后才确定的。小关是他很赏识的年轻人,也很让她女儿陶陶喜欢。他看出这
层意思之后,觉得再把人家放在身边就不合适了,便派他下县任职。关隐达胸中倒
也有些丘壑,同陶凡很相投。从外面带回并不值几个钱的拓本,倒也能让岳父大人
欢心,这也只有关隐达做得到。现在陶凡见了拓本,自然想到了关隐达,心中也有
了几许欣慰。拓本太大,放不进公文包,这正合他的意,可以拿在手里,让人知道
他真的是取书来的。
    司机小刘见时间到了陶书记还没有下去,上楼接来了。小刘伸手要接陶凡的包,
他摆手道,不用不用。
    一出办公室的门,马上意识到自己出来得不是时候。按惯例,上午开会都是八
点半开始。地委的头儿们和地直部门的主要负责人正三三两两地往会议室走。陶凡
进退不是,只恨自己没有隐身术。
    有人看见了陶凡,忙热情地过来握手致好。这一来,所有的人都走过来。陶书
记好,陶书记好,也有个别叫老书记好的,楼梯口挤得很热闹。陶凡本是一手夹包,
一手拿拓本。要握手,忙将拓本塞到腋下同包一起夹着。刚握了两个的手,拓本掉
到地上。小刘马上捡了起来。别人多是双手同他握,陶凡想似乎也应用双手。可左
手夹着包,不方便。
    好不容易应酬完,陶凡同小刘下楼来。刚到楼下,陶凡摸一下左腋,站住了。
拓本呢?小刘说,我拿着。陶凡连说,糊涂糊涂,刚把拓本交给你,马上就忘了。
    小刘狡黠地道,当领导的大事不糊涂,小事难得糊涂。
    陶凡一路上交待小刘,从明天起,不要每天早晨来接了,有事他自己打电话给
值班室。小刘说还是照常每天来看看。陶凡说,不是别的,没有必要。小车很快到
了家,陶凡坚持不让小刘下车,小车便掉头下山了。
    陶凡按了门铃,不见王嫂出来。他想糟了。夫人上班去了,王嫂可能上街买菜
去了。他已有好几年没有带家里的钥匙了。他的钥匙常丢,干脆就不带了,反正下
班回来家里都有人在家。
    怎么办呢?唯一的办法是打电话要夫人送钥匙回来。可打电话必须下山,显然
不合适,而且他根本不知道夫人办公桌上的电话号码。这种事以往通常都是秘书小
周代劳的。小周是接替关隐达的第二任秘书,跟他车前马后四年多,十多天前被派
到下面任副县长去了。陶凡觉得小周不错,自己离任前应给他安排安排。小周下去
以后,吴秘书长说再配一位秘书给他,要他在地委办自己点将。吴秘书长的态度很
真诚,但陶凡明白自己点将同时也意味着自己可以不点将。就像在别人家做客主人
要你自己动手削梨子一样。这他很理解,退下来的地委书记没有再带秘书的待遇。
    没有秘书在身边,还真的不方便。十多天来。他的这种感觉极明显。就像早些
年戴惯了手表,突然手表坏了,又来不及去修理,成天就像掉进了一个没有时间的
混沌空间,很不是味道。后来位置高了,任何时间都有人提醒,干脆不戴手表了,
也就习惯了。陶凡如今没了秘书,虽然感觉上不太熨帖,但相信还是会慢慢习惯的。
他想不带秘书和不戴手表最初的感觉应该差不多吧。
    眼下的问题是进不了屋。他左思右想苦无良策,只有等工嫂回来了。他便在小
庭院里踱起步来。走了几圈就累了,正好在那石凳上坐下来。
    无事可做,只一心等着王嫂回来。不免想起自己刚才在办公室楼梯口的一幕。
双手不空,慌慌张张地将拓本交给小刘,再跟同志们握手,那样子一定很可笑的。
事先真应让小刘接过公文包去。想到这一点,很不舒服,就像前年在法国吃西餐闹
了笑话一样的不舒服。
    当时自己怎么竟冒出了用双手跟同志们握手的念头了呢?长期以来,下级都是
用双手同他握手的,而且握得紧。而他不管手空与不空,都只伸出一只手来。有时
同这位同志握着手,口却招呼别的同志去了。那是很正常的事,也没听人说他有架
子。今天怎么啦?见别人伸出双手,怎么竟有点那个感觉了呢?那种感觉应怎么名
状,他一时想不起来,叫做受宠若惊嘛,又还没到那种程度。当时只觉得自己不伸
出双手有些过意不去。哼!虎死还威风在哩,自己一下子就这样了?这会儿,他坐
在冰凉的石头上,为自己当时不应有的谦恭感觉深表羞愧。难过了好一会儿,才意
识到那只不过是自己内心的一闪念,别人不可能看破的,方感安定一些。
    可想起那些同志的热情劲儿,心里又不受用了。他知道自己在干部中很有威信,
大家尊重他,敬畏他。但他们今天表现得太热情了。那已不是以前感受到的那种下
级对上级的热情,而是老朋友见面似的那种热情。热情的程度深了,档次却低了。
不同级别、不同身份的人之间,热情有不同的分寸;由不同的热情分寸,又区分出
不同的热情档次。这一点,他很清楚,也很敏感。这么说,那些人在心里已开始用
一种水平视角看我了。自己的位置这么快就降了一格,那么以后呢?有人干脆称我
老书记了,那是有意区别于新书记吧。这些人,何必还那么热情呢?哦,对了对了,
我今天倒帮了他们的忙,给他们提供了一个充好人的机会让他们好好表演一下自己
的大忠大义。你看,我可不是那种势利小人,人家陶书记退了,我照样尊重别人。
陶凡愤然想道,我可不要你们这种廉价的热情!刚才办公室楼梯口不到两分钟的应
酬,这会儿令陶凡满脑子翻江倒海。不觉背上麻酥酥地发冷,打了一个寒颤。座下
的石头凉生生地像有刺儿。连忙站了起来。因刚才坐姿不对,双脚发木,又起身太
快,顿时头晕眼黑,差点倒下。赶紧扶着石墙,好一会儿,才镇住了自己。这才发
现左手被荆刺扎得鲜血淋漓。
    秋日的天空,深得虚无。满山桃叶凋零,很是肃杀。陶凡顿生悲秋情怀。马上
又自责起来。唉唉,时序更替,草木枯荣,自然而已,与人何干?都是自己酸溜溜
的文人气质在作怪!
    王嫂买菜回来,见陶凡孤身一人站在院中,吓得什么似的。忙将菜篮丢在地上,
先跑去开了门,连问陶书记等好久了吗?又责怪自己回来迟了。陶凡说没事没事,
刚到家。进了屋,王嫂才看见陶凡的手包了手绢,问怎么了?陶凡只说没事没事,
进了卧室。王嫂是很懂规矩的,主人在家时,她从不进卧室去,只有陶凡夫妇上班
去了,她才进去收拾。这会儿她见陶凡有点想休息的意思,就不再多问了。
    陶凡在床上躺下了。偏头看了一下壁上的石英钟,已是十点半了。这才知道自
己独自在门外呆了两个多小时。
    夫人下班回来,见陶凡躺下了,觉得奇怪。怎么不舒服吗?老陶?
    陶凡说没事没事,有点儿困。
    他不想告诉夫人自己在屋外冰凉的石头上坐了两个多小时。说了,夫人也只会
怪他死脑筋,怎么不知道给她打个电话?他那微妙而复杂的内心世界,没有人能理
解,夫人也不可能理解。想到这里,一股不可名状的孤独感浸满全身。
    陶凡渐渐地觉得头很重,很困,却又睡不着。到了中饭时分,夫人叫他吃饭,
他不想起来。夫人说还是吃点东西再睡吧,便来扶他。
    夫人碰到了他的额头,吓了一跳。怎么这么烫?你不是发烧吧。又赶紧摸摸他
的手,摸摸他的背。老陶你一定是病了。
    陶凡这才感到鼻子出气有热感,背上微微渗汗,心想可能是病了。毕竟是六十
多岁的人了,秋凉天气,在石头上坐两个多小时,哪有不病的?
    夫人和王嫂都慌了手脚。
    陶凡说不要紧的,家里有速效感冒胶囊,吃几颗,再蒙着被子睡一觉就好了。
    夫人取药,王嫂倒水。陶凡吃了药,依旧躺下睡。
    药有点催眠,不一会儿,陶凡竟睡着了。
    夫人准备关门出来,又见了满是血迹的手绢,不知发生了什么事。蹑手蹑脚出
来问王嫂,王嫂也不知道,夫人越发着急。又不能吵醒陶凡,只有眼巴巴地等。
    大概个把小时,夫人听见卧室有响动,知道陶凡醒了。夫人轻轻推门进去,问
感觉好些了没有。陶凡眼睛睁开马上又闭上了。他觉得眼皮很涩很重,见满屋子东
西都在恍恍忽忽地飘荡。静一,只怕是加重了。声音轻而粗糙。
    夫人早忘了血手绢的事,忙问怎么办?是叫医生来,还是上医院去?
    陶凡只摆摆手,不作声。夫人不敢自作主张,站在床边直绞手。
    陶凡想,现在万万不可住院,而且不可以让外界知道他病了。别人生病是正常
的事,可他陶凡偏不可以随便生病,尤其是不能在这个时候生病。如今官当到一定
份上,就有权耍小孩子脾气,有权放赖,一遇不遂心的事就告病住院。到头来,假
作真时真亦假。我陶凡如今一住院,别人也不会相信我真的病了。即使相信我病了,
也会说我丧失权力,抑郁成疾!
    陶凡满腹苦涩,却不便同夫人讲。见夫人着急的样子,就说,没事的。不要住
院,也不要让人知道我病了。同志们都很忙,要是知道我病了,都赶来看我,耽误
他们的时间,我好人也会看成病人的,受不了。真的没事的,只是感冒。
    夫人说,总得有个办法老陶。百病凉上起,你也不是年轻时候了。夫人想起去
年老干部曾老,也只是感冒,不注意,并发了其他病,不得信就去了。她不敢把这
份担心讲出来,只急得想哭。
    先捱一晚再说吧。陶凡说话的样子很吃力。
    夫人只得告假护理。
    陶凡总是闭着眼睛,却不曾睡去。太安静了,静得让他可以清楚地听见自己脑
子里的轰鸣声。伴随轰鸣声的是阵阵胀痛。
    夫人从陶凡的脸色中看得出病情在加重。怎么办老陶?
    陶凡说,好像是越来越难受了。我刚才反复考虑了一下,只有到陶陶那里去,
让隐达安排个医生在家里治疗一下。不要地委派车,要隐达来接。也不要司机来,
让隐达自己开车来。
    夫人马上挂隐达县里的电话。县委办的说关书记正在一个会上讲话。挂了县工
商银行,找到了陶陶。一听说爸爸病了,陶陶听着电话就起哭腔。静一马上交待女
儿,爸爸讲的,要保密,不准哭。便按陶凡的意思嘱咐了一遍。
    那边安排妥当,陶凡让夫人扶着,勉强坐起,喝口茶,清了清嗓子,亲自打了
吴秘书长的电话,老吴吗?我老陶。林姨记挂女儿跟外甥了,想去看看,要我也陪
去。我向地委报告一声,明天一早动身。不要你派车了,隐达同志有个便车在这里。
没事没事,真的不要派车,派了也是浪费。老吴,就这么定了。请转告兆林同志。
    陶凡说是明天一早动身,其实他想好了,隐达一到,马上就走。隐达从他们县
里赶到这里最多只要一个半小时。
    天刚摸黑,隐达夫妇到了。陶陶快三十岁的人了,在大人面前仍有些娇气。见
爸爸病恹恹的样子,她跪在床边就抹眼泪。陶凡拍着女儿笑了下,就抬眼招呼隐达
去了。
    关隐达俯身同陶凡握了一下手。他俩见面总是握手,而且握得有些特别,既有
官场的敷衍味儿,又有自家人的关切味儿。他俩在家里相互间几乎没有称呼。交谈
时,一方只要开腔,另一方就知道是在同自己讲话,从不需喊应了对方再开言。而
公共场合,从不论翁婿关系,一个叫陶书记,一个叫隐达同志。久而久之,他俩之
间从称谓到感情都有些说不准的味道,公也不像,私也不像。
    关隐达说,病就怕拖,是不是马上动身?
    陶凡点了点头。
    王嫂早已将衣服、用具清理妥当。夫人望着陶凡,意思是就动身吗?陶凡看了
下壁上的钟,说,隐达他们刚进屋,稍稍休息一下吧。
    关隐达望望窗外,立即明白了陶凡的心思。他知道陶凡想等天彻底黑下来再动
身。
    这个世界上,最了解陶凡的人其实是关隐达。但他的聪明在于把一切看破了的
事都不说破。王嫂听说还要坐一会儿,就沏了两杯茶来。关隐达喝着茶,又一次欣
赏起壁上的《孤帆图》来。他一直敬佩陶凡的才气。在他跟陶凡当秘书的时候,黄
永玉老先生来过地区,同陶凡一见如故,竟成至交。据说事后黄先生谈起陶凡,讲
了两个“可惜”。凭陶凡的品格和才干,完全可以更当大任,可惜了;凭他的才情
和画风,本可以在画坛独树一帜,可惜了。但是,真正能破译陶凡画作的,唯关隐
达一人。就说这《孤帆图》,见过的行家都说好,却并不知其奥妙所在。那些下属
们则多是空洞的奉承。有几个文化人便用“直挂长帆济沧海”来作政治上的诠释,
就像当年人们按照政治气候牵强附会地解读毛泽东的诗词。陶凡却总笑而不置可否。
关隐达知道,这其实是陶凡最苦涩的作品,是他内心最隐秘之处的宣泄,却不希望
任何人读懂它。这差不多像男人们的手淫,既要宣泄,又要躲藏。关隐达有次偶然
想到这么一个很不尊重的比方,暗自连叫罪过罪过。
    原来,陶凡是前任省委书记的老下级。当年省委书记在省一化工厂任一把手的
时候,陶凡是那里的高工。书记出山后,从一化工带出了一批干将,陶凡又是最受
赏识的。那几年时有传言,说陶凡马上要进省委班子。后来,省委书记因健康原因
退下来了,只在北京安排了个闲职,却仍住在省城。外面传说那位省委书记的身体
很好,最爱游泳。而他常去的那个游泳馆突然因设备故障要检修,三个多月都没有
完工。陶凡便明白自己可能要挪地方了。果然有了风声。偏这时,中央有精神说稳
定压倒一切。他便这么稳定了几年,一转眼就到退休年龄了。这几年,他的权威未
曾动摇过,但他知道,许多人都在眼巴巴地望着他退休。正是在这种不能与人言说
的孤独中,他作了《孤帆图》,并题曰:孤帆一片日边来。帆者,陶凡也。关隐达
深诸其中三昧,所以从来不对这个作品有一字实质上的评论。
    天完全黑了下来,陶凡说走吧。
    临行,陶凡又专门交待王嫂,说明天早晨,地委办还是会派车来的,你就说我
们已走了半个小时了。

    县委办王主任同医务人员早在关隐达家里等着了。一介绍,方知医院来的是高
院长、普内科李主任和护士小陈。因为发烧,陶凡眼睛迷迷糊糊地看不清人,却注
意到了三位医务人员都没有穿白大褂。这让他满意。为了不让人注意,关隐达专门
关照过。陶凡本已支持不住了,仍强撑着同人握了手,说辛苦同志们了。
    诊断和治疗处理都很简单。关隐达夫妇的卧室作了陶凡的病房。李医生说他同
小陈值通宵班,其他人都可以去休息了。高院长坚持要留下来,陶凡说晚上没有别
的治疗了,大家都去。只需换两瓶水,林姨自己会换的。关隐达说还是听医生的。
于是按李医生的意见,只留他和小陈在床边观察。
    关隐达留高院长和王主任在客厅稍坐一会儿。先问高院长,问题大不大?高院
长说没问题的,只是年纪大了,感觉会痛苦些。但陶书记很硬朗,这个年纪了,真
了不起。王主任也说确实了不起。
    关隐达特别叮嘱说,我还是那个意见,请一定要做好保密工作。他老人家德高
望重,外界要是知道了,他不得安宁的。高院长你要把这作为一条纪律交待这两位
同志。
    高院长说,这两位同志可靠,关书记放心。
    关隐达又同王主任讲,你们县委办就不要让其他同志知道了。也不用报告其他
领导同志。
    王主任说,按关书记意见办。但培龙同志要告诉吗?
    这话让关隐达心中不快。这个老王,他这话根本就不应该问!到底见事不多。
刘培龙同志是地委委员、县委一把手,什么事都不应瞒着他。岳父这次来虽是私人
身份,但在中国官场,个人之间公理私情,很难分清。美国总统私人旅行,地方官
员不予接待。而中国国情不同。所以要是有意瞒着刘培龙同志,就显得有些微妙了。
副书记同书记之间微妙起来,那就耐人寻味了。关隐达也早想到了刘培龙这一层,
他原打算相机行事,但没有必要马上告诉他。可这不该问的尴尬话偏让老王问了。
关隐达毕竟机敏过人,只沉吟片刻,马上说,培龙同志那里,我自己会去讲的,你
就不必同他提起了。
    安排周全后,已是零时。陶陶让妈妈同儿子通通睡,她两口自己睡客房。临睡,
关隐达说,明天告诉通通,不要出去讲外公来了。陶陶忍不住笑了,说你比老爸还
神经些,他们幼儿园小朋友难道还知道陶书记瓷书记不成?
    陶凡这个晚上很难受,一直发着高烧,头痛难支。直到凌晨五时多,高烧才降
下来。这时,输液瓶里的药水渐渐让他遍体透凉,竟又发起寒来。护士小陈只得叫
醒关隐达夫妇,问他们要了两个热水袋,一个放在陶凡药液注人的手臂边,一个放
在脚边。少顷,身子暖和起来,但寒冷的感觉却在脑子里久索不散。又想起白天,
自己在秋风薄寒中抖索了两个多小时。陶凡也清楚,今天的事情,既不能怨天,也
不能尤人,只是小事一桩,但内心仍觉苍凉。
    天明以后,病情缓解了,陶凡沉沉睡去。所有的人都退到客厅,不声不响地用
了早餐。
    李医生说,现在没事了,但起码要连用三天药,巩固效果。醒来后,尽量要他
吃点东西。还要扶他起来坐一坐。躺久了最伤身子的。
    李医生让小陈上午回去休息,下午再来接他的班。
    上午十点多了,陶凡醒来。头脑清醒了许多,但浑身乏力。夫人和李医生都在
床边,见陶凡醒了,都问他感觉好些吗?想吃些什么?
    陶凡摇摇头。
    李医生劝道,不吃东西不行的,霸蛮也要吃一点。
    陶陶这时也进来了。她今天请了假。
    夫人交待女儿,熬些稀饭,有好的腌菜炒一点儿,你爸爸喜欢的。
    想起来坐一会儿吗?李医生问。
    好吧。
    陶凡有点奇怪,自己轻轻两个字的声音竟震得脑袋嗡嗡作响。这是他以往生病
从来没有过的感受。是老了?是心力交瘁了?也许这次虽然病得不重,却病得很深
吧。这个道理西医是说不通的,只有用中医来解释。
    按李医生的意见,先在床头放一棉被,让陶凡斜靠着坐一会儿,感觉头脑轻松
些了,再下床到沙发上去坐。
    陶凡双手在胸前放了一会儿,便无力地滑落在两边。整个身子像在慢慢瓦解。
心想,老了,老了。
    陶陶做好了稀饭和腌菜。陶凡下床坐到沙发上。身子轻飘飘的,像要飞起来。
    下午,陶凡畅快了许多。躺了一会儿就要求下床坐着。睡不着,躺着反而难受
些。
    这次跑到这里来,实在是不得已而为之。刘培龙不可能不知道他的到来。他必
须马上想个办法同刘培龙见面。时间越拖,尴尬越深。刘培龙是他一手提拔起来的,
是县委书记中唯一的地委委员。让关隐达跟刘培龙当副手,陶凡自有他的考虑。可
如今,情况变了,刘培龙会怎样?
    护士小陈被陶凡热情地打发走了。夫人一再表示感谢。小陈说应该的,不用谢。
每天三次肌注她会按时来的。
    夫人和女儿陪陶凡说话。陶陶尽说些县里的趣事儿,有几回笑得妈妈出了眼泪
水儿,陶凡也打起哈哈来。陶凡听着她们母女说笑话,心里却在想什么时候同刘培
龙见面。只怕最迟在明天上午。
    关隐达准时下班回来,全家人开始用餐。陶凡的晚餐依旧是稀饭腌菜,还喝了
几口素菜汤。席间,陶凡说,明天告诉刘培龙,只说我来了。陶凡只这么简单地交
待一句,没有多讲一句话。关隐达也正在考虑这事,只一时不知怎么同陶凡讲。他
担心陶凡不准备见刘培龙,那将使他很被动,不料陶凡倒自己提出来了。他真佩服
老头子处事的老道。
    第二天上班,关隐达向刘培龙告知了陶凡的到来。刘培龙马上说,刚才兆林同
志打电话来,说陶书记来我们县了,要我搞好接待工作。我刚准备上你家去。
    其实,刘培龙是昨天上午接到张兆林的电话。可他见关隐达并不同他提起,知
道其中必有原因,也不便问了。既然今天关隐达告诉了他,他觉得还是有必要提一
下张兆林的电话,一则替张兆林卖个人情,二则也让你知道张兆林同他是经常电话
联系的。只是时间上要做点艺术处理了。
    刘培龙马上随关隐达到家里去。陶凡正在教小外甥作画。陶陶专门替通通请了
假,在家陪外公。陶凡见刘培龙一进门,忙放下笔,摊开双手。你看你看,双手尽
是墨,都是小鬼弄的。把刘培龙伸出来的手僵在半路上。
    夫人招呼刘培龙坐下,带通通进了屋。陶凡进卫生间洗了手出来,再同刘培龙
握了手。一边笑道,培龙同志,你们县里不欢迎我呀!
    刘培龙两耳发热,不知陶凡指的什么。便说,刚才一上班就接到张书记电话,
说您来视察了,要我做好接待工作。电话刚放下,隐达同志就来叫我了。
    陶凡一听,便知张兆林的电话只可能是昨天打的。可见刘培龙的确是个聪明人。
便哈哈笑道,不是来视察,是来探亲。可这个地方不客气,我一来就感冒了,烧得
晕晕乎乎。隐达说去叫你,我不让他去。烧得两眼发黑,同你说瞎话,不合适呀!
    说得大家笑了起来。
    刘培龙再三讲了张兆林的电话,再三赔不是。
    陶凡心想,也许刘培龙也知道他看破了关于电话的假话,但还是照说不误。他
忽然像是醒悟了什么哲理似的。是啊,多年来,我们同事之间不都是这样吗?相互
看破了许多事,却都心照不宣,假戏真做,有滋有味。这种领悟他原来不是没有,
但那时觉得这是必要的领导艺术。今天想来,却无端地悲哀起来。于是笑道,兆林
同志也管得太宽了。我出来随便走走,要他操什么心?他管他的大事去!
    关隐达刚才没有插嘴。这两个人的应对在他看来都意味深长。因年龄关系,陶
凡和刘培龙在官场上比他出道早,经验都比他丰富。但他们的一招一式,在常人眼
里也许不露形迹,他却都能心领神会,他暗自骄傲自己的悟性。刚才这几回合,他
最服的还是陶凡。几句似嗔非嗔的玩笑,不仅洗尽了自己的难堪,反倒让别人过意
不去。微笑着晾你一会儿,再来同你握手,让你心理上总是受制于他。而对张兆林
似有还无的愠怒,让你不敢忽略他的威望。
    陶凡是一只虎。刘培龙再一次深切地感受到这一点。往常,刘培龙有意无意间
研究过陶凡,觉得他并不显得八面威风,却有一股让人不敢造次的煞气。真是个谜。
他从不定眼看人,无论是在会上讲话,还是单独同你谈话,他的目光看上去似乎一
片茫然,却又让你感觉到你的一言一行包括你的内心世界都在他的目光控制下。前
两天,在地委班子工作交接会上,陶凡不紧不慢地讲话,微笑着把目光投向每一个
人,这是一个例外。不论是谁,当接触到他的目光时,都会不自然地陪笑。刘培龙
注意到,张兆林笑得最深长,还不停地点着头,似乎要让陶凡对他的笑脸提出表扬
才放心。刘培龙早就听到传闻,省委明确张兆林接任地委书记时,他建议将陶凡安
排到省里去。说陶书记年纪是大了一点,但把他放到一个好一点的省直部门,挂个
党组书记再退休也可以嘛,省城条件还是好些嘛。最后陶凡还是就地退休了。刘培
龙本也相信这一传闻,认为张兆林不希望有这么一位老书记在他背后指指戳戳,也
是人之常情。那天见了张兆林的笑脸,更加印证了自己的判断。
    刘培龙估计,张兆林同陶凡的关系会越来越微妙的。这将使他不好做人。按说,
张兆林同他都是陶凡栽培的,依旧时说法,同是陶凡门生。现在,张兆林因为身份
的变化,同陶凡很可能慢慢沦为一种近似政敌的关系,而自己同陶凡仍是宗师与门
生的关系。显然,自己同张兆林的关系就值得考虑了。那天散会后,他马上赶回了
县里。刚过一天,张兆林来了电话,告诉他陶凡来了,要他热情接待老书记。他相
信张兆林的嘱咐是真心实意的,都这个级别的干部了,怎么会小家子气?但犯得着
为此亲自打电话来吗?他摸不透张兆林是否还有别的暗示,更让他担心的是陶凡的
到来。工作刚移交,急匆匆地跑到这里来干什么?来了,又不马上露面,真让人觉
得有什么阴谋似的。直到刚才,方知陶凡原来偶感风寒,昨天不便见面。了解到这
一点,又放心些。但眼前的陶凡谈笑风生,并不显病态。昨天他是不是真的病了?
也不知他到底是来干什么的。依陶凡素来的个性,不会专程来探亲的。
    弄不好,陶凡此行将使我与张兆林的关系马上复杂起来啊!刘培龙无可奈何地
思忖着。
    这时,陶凡又是那种放眼全世界的目光了,笑着说,把你们两位父母官都拖在
这里陪我这老头子闲扯,不像话的。培龙同志,我来了,就见个面,不要有别的客
套了。你们上班时间陪我,算是旷工。这不是玩笑话。我也不会打扰县里其他各位
领导了。你林姨记挂外甥,硬要把我拉着来,反正我也没事。大家对我出来随便走
走,要慢慢习惯才好,不然,老把我当作什么身份的人,一来大家就兴师动众,我
就不敢出门了。那不一年到头把我关在桃岭?我可不想过张学良的日子哪!好,你
们忙你们的去吧。
    刘培龙又客套一番,同关隐达一道出去了。
    二人一走,夫人从里屋出来。陶凡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身子软了下来。夫人见
他倦了,服侍他吃药躺下。他想晚上回去算了,夫人不依,说起码要等三天治疗搞
完,也得恢复一下精力和体力。陶凡只得听了。
    当天晚上,刘培龙觉得应同张兆林通个电话才是,他知道张兆林一定想知道陶
凡在这里的活动。但陶凡在这里确实没有什么活动。那么打电话讲什么呢?绝对不
能讲陶凡纯粹是来探亲,在这里什么也没干,这样讲就是此地无银三百两了。怎么
办呢?最好绝口不提活动不活动的话。考虑好之后,他拨了张兆林的电话。
    张书记吗?我是培龙。陶书记我们见过了。他来的路上着了凉,有点感冒,昨
天不肯见人。今天我们匆匆见了一面。他不让我搞任何方式的接待,也不准通知其
他同志。所以你交待要热情接待,这个任务我只怕完不成了。再说这几天我也实在
太忙了。
    张兆林说,你就那么忙吗?陶书记来了你都脱不了身,我张兆林来了不是连面
都不见了吗?
    刘培龙忙说,情况不同。陶书记个性你也知道的,他说现在是私人身份,说我
上班时间去陪他是旷工。是的是的张书记你别笑,他可是一本正经说的,我还真的
怕骂,不敢旷工。
    刘培龙隐去了你张书记来就不同的意思。他觉得这么讲明就没有意思了。
    张兆林说,你刘培龙旷工也要陪陪他。陶书记你我都清楚,这样的老同志不多!
你没有时间陪他不会怪你的,可别人背后要讲你的,知道吗?
    刘培龙说那好吧,明天再去试试。没有讲一定去陪。
    打过电话,刘培龙轻松了许多。他还说不清刚才的电话有什么收获,只是隐约
觉得自己同张兆林玩哑谜似地沟通了一次。
    三天后,陶凡返回地区。小刘开车接他来了。临走时,陶凡嘱咐关隐达,要配
合好刘培龙同志。
    这让关隐达心里微微一惊。是不是陶凡预见到了什么?他知道,陶凡有些话的
真实意义并不在字面上,需要破译。陶凡的风格像太极拳,看上去慢慢吞吞,不着
边际,却柔中有刚,绵里藏针。似乎这个级别的干部都有点这个味道。他早就发现,
张兆林任地委秘书长时,还发一点脾气,后来是行署副专员、地委副书记、地委书
记,性子就一天天平和起来,说话便云遮雾罩了。

    这次的老干部工作会是最有规格的一次。张兆林同志始终在场,并做了重要讲
话。说老同志对革命和建设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们丰富的经验永远值得我们吸
取。我们一定要尊重他们,关心他们,更重要的是学习他们。我们民族自古有尊老
美德,《礼记》上说:“年九十,天子欲问其事,则至其室。”我们作为共产党人,
应该把传统美德发扬光大。云云。
    陶凡始终被尊在主席台上。他是这么多年来唯一在地委书记任上退休的干部。
因为他的缘故,老干部被空前重视起来。他想这是很正常的事。依这么说,他陶凡
若是女同胞,妇女工作就会受到高度重视了;他陶凡若是残疾人,残疾人也会搭着
享福了。而他影响力的时效一过,一切又将是原来的样子。类似现象,他早有感触。
    陶凡坐在主席台上,神情专注。心里却全在会外。这类会议,他根本不用听主
题报告,也不愁编不出几句应景的话。
    陶凡自己也一向重视老干部工作。刚到这个地区时,他了解到这里干部很排外,
要想站稳脚跟,光有上头支持还不行,还得争取本地每一部分力量,而老干部,尤
其是这个大院内的老干部,是万万忽视不得的。但凡事都有惯例是轻易突破不得的。
一旦突破了,人们就神经兮兮起来,生出许多很有想象力的猜度。中国官场,人们
很习惯琢磨领导人的言行,所以,官场行为的象征意义远远大于实际意义。有人说,
中国的政治最像政治,中国的官员最像官员,也许原因就在这里。陶凡深悟此道,
在对老干部的重视上做得很艺术,既得了人心,又不违惯例。可张兆林这次做得太
露了,他分明是在向我暗送秋波,明白人一眼就能看破玄机,会背后笑话他的。
    不过陶凡也理解张兆林。老干部们一天到晚舞着剑,打着门球,下着象棋,哼
着京戏,似乎也成不了什么事。但他们要败一桩事,倒一个人,也不是做不到的。
陶凡任职期间就特别注意这一点。他有一个原则,就是不忽视任何人。按他的理论,
越是小人物,自尊心越易满足,也越易伤害。当一个卑微的生命受到侵害时,他可
以竭尽生命潜能对侵害者实施报复,直至毁灭别人。老干部们因为往日的身份,或
许有过大家风度,但退下来之后,他们心理的脆弱超过任何普通的小人物。陶凡想
到这些,觉得张兆林小觑了自己。他相信自己将是超然的一类,只会悠游自在地打
发时光,不会对任何人施加影响。有人讲他有虎威,可他觉得那是天生虎气所致,
自己从来没有逞过威。张兆林或许还忌着他的虎威?你们说我有虎威,那是你们的
感觉,关我什么事?难道要我成天对你们扮笑脸?
    可你张兆林的确没有必要有意同我扮笑脸。
    陶凡觉得虎威之说,对自己不利,让张兆林难堪。
    张兆林请陶凡同志做重要讲话。陶凡并不起身到前面的发言席上去,仍坐原位。
张兆林便将话筒递到他面前。陶凡慢条斯理开了腔。讲话的大意是,老同志退下来
了,最大的任务,就是休息,颐养天年。这同张兆林讲的请老同志发挥余热,支持
工作的思想暗相抵牾,又不露声色。陶凡只讲了短短几分钟。这几分钟内,会场上
的目光和注意力都越过前面的张兆林,集中在陶凡身上。这场面给张兆林留下了铭
心刻骨的印象。

    桃岭上,像陶凡家这般式样的房子共二十来栋,布局分散,让桃树遮隔着。住
户都是地委、行署的头儿,这是当初按陶凡的意思建造的。他在这里当了两年地委
副书记,十年一把手,影响力超过任何一位前任。一些很细小的事情,似乎都有他
的影子闪烁其间。机关院内这座小山上的桃树是他让栽的,桃岭这个山名是他起的,
桃岭西头的桃园宾馆是他命名的,桃园宾馆四个字当然也是他题的。渐渐的,桃岭
成了这个地区最高权力的象征。下面干部议论某些神秘事情,往往会说这是来自桃
岭的消息。
    陶凡从自己家步行到桃园宾馆只需六七分钟。地区的主要会议都在那里召开。
现在地区召开全区性重要会议,陶凡都被请了去,坐在主席台上。每次都是张兆林
事先打电话请示,临开会了,步行到陶凡家里,再同陶凡一道从桃岭上小道住宾馆
去。陶凡一进入会场,张兆林就在身后鼓掌,全场立即掌声如雷。陶凡当然看得出
张兆林的意思。张兆林一则明白自己资格嫩,要借他压阵,二则亦可表明对他的尊
重,争取他的支持。陶凡内心也不太情愿到会,又不便推辞。
    陶凡在会上从不发表同张兆林相左的意见,他的讲话都是对张兆林讲话的肯定
和更深意。义上的阐述。他那次在老干部会上讲话暗藏机锋是个例外。他既想表白
自己不再过问政事的超然态度,又的确对张兆林出乎寻常地重视老干部工作有些不
满。
    一天,夫人同陶凡讲,以后尽量不要去参加会议了,退休了就要退好休。
    陶凡说,我哪愿意去?张兆林总要自己来请。
    陶凡感觉到了夫人的某种弦外之音,但他没有表露出来。夫人从不平白无故地
干涉他的事,她一定是听到什么议论了。但他不愿闻其详情,只要明白这个意思就
行了。这也是他一惯的风格,需要弄清楚的事情,他不厌其详;而有些事情,他不
问,你提都不要提及。
    夫人的确听到了一些话。外人也不敢当她的面讲什么,是陶陶昨天回家时,趁
爸爸不在,讲了几句。也不讲什么细枝末节,只讲爸爸退休了,你别让他替人家去
操心,还正儿八经坐在主席台上作指示,到头来费力不讨好的。她不敢同爸爸讲,
只好让妈妈转达意见。
    陶陶的话还能让人感觉一种情绪,夫人听了也吓了一跳,知道外面肯定有不好
的议论了。她也像丈夫,不追问详情。但话从她嘴里出来,却很平和了,只是一种
很平常的规劝,像任何一位老伴劝导自己的丈夫。
    真正亲耳听到议论的是关隐达。认识他的人也没有谁讲什么,他也是偶然听见
的。上个星期他去省里开会,卧铺车厢里有几个人吹牛,吹到了陶凡。这节车厢基
本上是本地区的旅客。他们说陶凡现在是地区的“慈掉太公”,垂帘听政。张兆林
拿他没办法,凡事都要请示他,开个大会也要请他到场才开得了。张兆林本也不是
等闲之辈,只是暂时威望不够,也需借重陶凡。以后张兆林硬起来了,吃亏的还是
关隐达。关隐达你不知道?陶凡的女婿,在下面当县委副书记,同我是最好的朋友,
我们一见面就开玩笑,我说你不叫关隐达,应叫“官瘾大”。
    自称是他朋友的那位仁兄,关隐达并不认识,不知是哪路神仙?不管怎样,关
隐达知道这议论并不是没有来历的。他也早就觉得奇怪,精明如陶凡,怎么也会这
般处事?有回一位副县长到地区开乡镇企业会议回来,同关隐达讲,你老头子讲话
的水平真叫人佩服,短短十几分钟,讲的东西听起来也都是张书记讲过的,就是让
人觉得更深刻,更有说服力。关隐达清楚,这位副县长的话,自然有奉迎的意思,
但确实又不是假话。凭这位老兄的水平,都能感觉出陶凡的讲话高出一筹,其他人
当然也感觉得出,张兆林就不用说了。这就不是好事情了。
    关隐达当然不便直接同陶凡申明自己的看法。他同陶陶之间讲话,比陶凡夫妇
要直露些。他告诉了陶陶外面的大致议论。陶陶说爸爸也真是的。但她也只能委婉
地同妈妈讲。
    这样,关隐达听到的是尖刻的议论,经过层层缓冲,到了陶凡耳中,莫说详情,
就连一丝情绪色彩都没有了。而陶凡却像位老道的钓者,从浮标轻微的抖动中,就
能准确判断水下是平安无事,还是有多大的鱼上钩,或者翻着暗浪。
    陶凡有点身不由己。他知道张兆林是需要他,当不需要他的时候又会觉得不怎
么好摆脱他的。他自己就得有个说得过去的借口推辞。议论迟早会有的,这他也清
楚。现在夫人终于提醒他了。
    陶凡总算推掉了一切俗务,安心在家休闲。日子并不是很寂寞,本是一介书生,
读读书,写写画画,倒也悠游自在。同外界沟通的唯一方式是看报。天下大事应时
刻掌握,身边事情却不闻不问。夫人很默契,从不在家谈及外面的事情。夫人一上
班,家里只有他和王嫂。王嫂做事轻手轻脚,陶凡几乎感觉不到她的存在。一时兴
起,竟书写了陶渊明的“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俨然一位隐者了。身居闹市,心苦闲云,才是真隐者。
    但隐者心境很快又被一桩俗事打破了。老干部局多年来都打算修建老干部活动
中心,陶凡在任时,一直不批。他争取老干部的主要策略是为他们个人解决一些具
体困难,说白了,就是为人办些私事。而修老干部活动中心之类,虽然事关老干部
切身利益,却是公事,他不批准,并不得罪哪位具体的老干部,他在老干部中的形
象丝毫无损。摆到桌面上,大家也理解。财政不富裕,修学校都没有钱,还花五六
百万修老干部活动中心,群众会有意见的哪!如今他卸任了,老干部局又向地委、
行署打了报告。因物价上涨,现在预算要七八百万了。张兆林接到这个报告很不好
处理。不批吧,老干部局反映多年了,其他各地市都修了。批了吧,又有违陶凡一
惯的意见。他的本意是想批了算了,原因却与重视老干部的意思无关。原来新提的
几位地委、行署领导现在都还住着县处级干部的房子。想修地厅级干部楼,却又碍
着老干部活动中心没有修,不便动作。左右为难,便同老干部局向局长讲,我们地
区财政穷,不能同别的地市比。艰苦一点,相信老同志也会理解的。依我个人意见,
可以缓一缓。你请示一下陶凡同志,要是他同意修,我会服从的。老向,陶凡同志
那里,你要注意方法哪!
    向局长领会张兆林的意图,跑去给陶凡请示汇报。陶凡一听便知道是张兆林推
过来的事,心中不快,打断了向局长的话头。不用向我汇报,我现在是老百姓了,
还汇什么报?我原来不同意,现在自己退了,也是老干部了,又说可以修,我成了
什么人了?老干部的娱乐活动设施要建设,这上面有政策,是对的。可也要从实际
出发呀!我们老同志也要体谅国家的难处,不要当了干部就贵族气了。我们还可以
打打门球哩,还有那么多老农民、老工人他们打什么去?
    陶凡很少这么发火的,所以很客气地将向局长送到小院外的路口,握手再三,
安抚了一阵。
    第二天上午,陶凡接到一个莫名其妙的匿名电话,叫他放聪明一点。声音凶恶
而沙哑,一听便知是伪装了的。陶凡气得涨红了脸,倒并不害怕。
    此后一连几天都这样,陶凡怎么也想不出这电话的来头。那完全是一副黑社会
的架势,可他从来没有直接招惹过什么恶人。他的电话号码也是保密的,一般人并
不知道。夫人吓得要死,问是不是让公安处胡处长来一下。陶凡说不妥,那样不知
会引出多少种稀奇古怪的说法来,等于自己脱光了屁股让别人看。他想来想去,只
有打电话给邮电局,换了一个电话号码。
    可是清净了几天,匿名电话又来了,更加凶狠恶毒。这回真让陶凡吃了一惊。
这电话号码,他只告诉了地委、行署的主要头头和女儿他们,怎么这么快就泄露出
去了?这个小小范围同匿名电话怎么也牵扯不上呀。
    关隐达同陶陶回家来了。关隐达断定那电话同修老干部活动中心的事有关。怎
么可能?陶凡一听懵了。关隐达分析道,明摆着的,要修老干部活动中心的消息一
传出,建筑包头们就会加紧活动。有人以为这一次肯定会批准的,就收了包头的好
处。您现在一句话不让修,包头白送了礼是小事,要紧的是损失了一笔大生意,怎
么不恨您?
    陶凡听着关隐达的推断,气得在客厅走来走去。难道这些人就这么混蛋了?
    关隐达明白陶凡讲的这些人指谁,便说,也不能确定是谁收了包头的好处,查
也是查不出来的。但可以肯定,打匿名电话的并不是受了谁的指使。那些包头都是
些流氓,没有人教他们也会这么做的。
    陶陶吓得全身发抖,跑去拉紧了窗帘,好像生怕外边黑咕隆咚地飞进一条彪形
大汉。她劝爸爸就让修吧,怕用掉了您的钱不成?
    夫人也说是呀,本来就不关你的事了,顶着干吗呢?
    自从政以来,从来还没有人这么大胆地件逆过他,他觉得蒙受了莫大的羞辱。
愤愤地说,本来我就不想管,他们要这样,我坚决不让修,看把我怎么样?
    关隐达很少像今天这样直来直去同陶凡讨论问题的。一般事情,凭陶凡的悟性,
一点即通,多讲了既显得累赘,又有自作聪明之嫌。但陶凡这几年是高处不胜寒,
外面世界的真实情况他是越来越不清楚了。所以他觉得有必要讲得直接一些。他还
从刘培龙那里隐约感觉到了张兆林在这件事上的真实态度。陶凡在客厅来回走了一
阵,心情稍有平息,坐回原位。关隐达便委婉劝了几句。陶凡一言不发。窗外寒风
正紧,已是严冬季节了。
    次日,陶凡拨通了张兆林的电话。他说这几天同一些老同志扯了扯,他们都要
求把活动中心修了算了。老同志也体谅财政的困难,说预算可以压一压。我看这个
意见可以考虑。这是我欠的账,现在由你定了。张兆林说,我原来也是您那个意思,
缓一缓,等财政状况好些再搞。可这一段我老是接到老干部的信,火气还很大哩。
都是些老首长,我只有硬着头皮受了。好吧,地委再研究一下,争取定下来算了。
    打完这个电话,陶凡有种失魂落魄的感觉。身经百战的将军第一次举起白旗也
许就是这种滋味。

    陶凡很安逸地过了一段日子。一日,偶然看到本地日报上的一则有奖征字启事,
他的心情又复杂起来。原来地区工商银行一栋十八层的大厦落成了,向社会征集
“金融大厦”四字的书法作品,获征者可得奖金一万元,若本人愿意,还可调地区
工商银行工作。其实这则启事夫人早看到了,觉得蹊跷,便藏了起来。可陶凡看报
一天不漏,几天都在问那报纸哪里去了。夫人做出不经意的样子,说不知放到哪里
去了。偏偏王嫂很负责,翻了半天硬是找了出来。陶凡便猜到报纸是夫人有意收起
来的。夫人用心良苦,可见自己很让人可怜了。往常,那些自己稍稍认为有些脸面
的单位,都跑来请他题写招牌。他明白有些人专门借这个来套近乎,也并不让他们
为难。只要有空,挥笔就题,当然不取分文。也有个别人私下议论,说地委书记字
题多了,不严肃。他也不在乎,说郭沫若连北京西单菜市场的牌子都题,我陶凡还
没有郭老尊贵吧。
    如今工商银行搞起有奖征字来,不是很有些意思了吗?
    老干部老沈,处事糊涂,人称老神,神经病的意思。老神老来涂鸦,有滋有味。
一日,跑到陶凡那里,鼓动陶凡参加有奖征字。老神偏又是个爱理闲事的人,不知
从哪里听说了征字活动的来龙去脉。原来,工商银行李行长去请张书记题字,张书
记说,金融大厦是百年大计,最好不请领导题字,也不请名人题字,干脆搞改革,
来一次有奖征字。
    陶凡自然不会去参加这个活动。知道了事情原委,他也表示理解,就是心里不
好受。这天晚上,工商银行李行长登门拜访来了。坐下之后,讲了一大堆这么久没
有来看望之类的话。这位老李在他印象中一直还是不错的,是否为征字的事过意不
去?闲扯了半天,李行长果然讲到了这件事。他说碍于面子,去请张书记题字。原
以为张书记肯定会谦让,推给陶书记题的。但张书记这么一定,是他事先没有料到
的。
    陶凡朗声笑道,老李呀,可不准在我面前告兆林同志的状哪!兆林同志的意见
是对的。依我看,这还不只是一次简单的征字活动,在我们这闭塞的山区,可以算
是一次不大不小的思想解放运动哩!您向报社转达我的建议,可以就这次有奖征字
组织一次讨论,让全区人民增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智力劳动的意识。
    李行长点头称是。陶书记看问题的角度总比我们要高些,领导就是领导。
    报纸专辟了一个“征字擂台”栏目,每次登出入围作品数幅,并配发一两篇讨
论文章。陶凡很留神那些书法作品,但对按照他的建议组织的那些讨论文章并不在
意。搞了一个月的擂台,终于评选出了最佳作品一幅。获征者为一中学教师。陶凡
仔细看了此人的简介,似曾相识。回忆了好一阵,才想起同这位教师也算是打过交
道。原来,陶凡在任期间,有些涂得几笔字的人总想借切磋书道之名同他交结,用
意不言而喻。有回,一位乡村中学教师致信于他,要求调进城来,陈述了若干理由,
信中附了一幅“翰墨缘”中堂,旁书“敬请陶凡先生雅正”。字倒有些风骨,陶凡
暗自喜欢,但“陶凡先生”四字让他特别刺眼。便在信上批道:乡村中学教师队伍
宜稳定。转教委阅处。
    现在这位中学教师既得奖金又调工作,双喜临门了。世界上的事情真是有意思。
    征字的事在陶凡的心里掀起了一点波澜,很快也就过去了。可张兆林的一些话
传到他的耳朵里,让他有些起火。据说张兆林在一次会上讲到提高领导水平问题,
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加强学习,更新知识,既要有一定专长,更要争取做个通才,特
别是要懂经济工作,不要满足于自己的一技一艺。张兆林的这番话本也无可挑剔,
但陶凡把它同征字的事联在一起一想,怎么也觉得是影射他。

    陶陶这一段三天两头往爸爸妈妈这里跑,独个儿来,一住就是几天。陶凡两口
子感到奇怪。妈妈说,你要注意影响,老不上班,隐达在县里不好做人的。
    陶陶说,我请了事假休病假,休了病假还有公休假,关谁的事?
    妈妈见女儿讲话这么陡,猜想他们小两口可能是闹矛盾了。一问,陶陶更加来
气。我累了想休息有什么不对?他公务繁忙,还有时间同我闹矛盾?
    陶陶在父母面前平时最多撒撒娇,从不这么说话的。今天弄得陶凡夫妇面面相
觑。
    一家人正不愉快,老神跑了来,告诉陶凡,说他发现有几家单位把陶书记题的
牌子换掉了。很义愤的样子。陶凡笑呵呵地说,老沈呀老沈,什么大不了的事,我
还以为发生地震了。
    老神走后,夫人很不高兴。这个老沈真是老神!
    陶凡一言不发,只是喝茶。夫人知道他心里不好受,却不知怎么开导。屋子里
静得似乎空气都稀薄了。
    陶陶突然在一旁发起议论来。爸爸您也别在意。您还算是有德有才的人,做了
十几年官也问心无愧。其实老百姓看待当官的就像看待三岁小孩一样。三岁小孩只
要能说几句口齿清楚的话,做一件大人意想不到的事,立即就会得到赞赏,被看作
神童。当官的,也只要会讲几句话,字只要不算大差,大家就说他有水平。其实在
平头百姓中,能说会道书法精湛的太多了,水平也都在那些当官的之上。官场,就
那么回事!
    夫人脸色严肃起来,叫住女儿。你太不像话了!
    陶凡朝夫人摆摆手,说,别怪陶陶,她讲的很有道理。特别是她那个三岁小孩
的比方,真叫我振聋发聩!要是早几年听到这样的话,我会受益不浅的。
    陶陶流露的是对官场的鄙夷,而陶凡得到的却是另一种感悟。是啊,我们的人
民确实太宽宏了,他们对我们领导干部的要求并不高。但我们有些人,对人民并不
算高的期望都不能满足啊!想到这些,似乎个人的委屈并不重要了,暂时不把题字
被换的事放在心上。晚上,关隐达来接陶陶回家,说通通在家吵着要妈妈,他又忙,
没法招呼儿子。陶陶说,爸爸退休了,闲着没趣,你又忙,只有我多回来看看。才
回来几天,你就急着来接了。二人见面,也都平和,看不出什么破绽。二老也不好
相劝,只招呼关隐达吃了饭,叙了一会儿,便让他们走了。
    原来关隐达近来一直情绪不好。刘培龙马上要调任行署副专员,按常规,应是
关隐达接任县委书记。但传出的消息对他不利。心情不好,在外强撑着,回家难免
有些脸色。陶陶便以为丈夫怪她父亲影响了他,心里有火。关隐达怕添误会,索性
懒得解释。于是双方都闷在心里生气。
    陶陶回家后,陶凡这里清静了好些时日。大清静了,又有点发慌。便常到桃岭
上散散步。走着走着,竟鬼使神差地往桃园宾馆方向去了。一见那粉红色的楼房,
便酣梦惊回一般,马上掉头返家。不知怎么外面就有议论,说陶凡总傻傻的往桃园
宾馆张望,也许还在回想往日的虎威吧。这话传到陶凡耳中,气得他无话可说。心
想我陶凡真的成了张学良了?散散步的自由都没有了?
    不想再招致这类议论,又只好蛰居在家,涂涂抹抹,聊以自慰。一日备感孤寂,
想到一句“秋风庭院藓侵阶”的词,记不起是谁的了,只是感慨系之。于是因其意
境,作画一幅。庭院冷落,秋叶飘零,薛染庭阶。夫人下班回来,见陶凡正提笔点
着稀稀落落的枯枝败叶。夫人也是有艺术敏感的人,感觉丈夫着笔的姿态颇有几分
苍凉。当天晚上,夫人说,我想提前退休算了。陶凡看出了夫人的心思,很是感动,
轻叹一声,好吧。

    刘培龙调任行署副专员了。这本来只是迟早的事,陶凡却因事先一丝风声都没
听到,心里便耿耿地又说不出口。自然马卜想到了关隐达的安排。按原来的盘子,
县长年纪大了,调到地区,由常务副县长接任县长,关隐达接任县委书记。现在看
来,关隐达只怕接不到一把手了。过了几天,得到准确消息,果然从外县调了一位
任书记,他想,为了让新去的书记便于开展工作,关隐达还会挪地方的。这又应了
他的猜测,关隐达被平调到一个偏远的县里。如今就是像关隐达这般,一旦好的势
头折了,今后的历程,很可能便是在各县市之间调来调去。全区的十几个县市差不
多轮遍了,年纪也一大把了。到头来,空落一个满是脂肪的大肚囊,一双酒精刺激
过度的红眼睛。宦海沉浮,千古一例啊!
    夫人终于沉不住气了,说,你就不可以同张兆林讲几句话?
    陶凡反问,讲?讲什么?
    夫人无言。默然一晌,叹道,隐达要不是你的女婿就好了。他是成也陶凡,败
也陶凡啊!
    陶凡知道夫人只是感叹世事,决无怪他的意思,便苦笑相报。难怪他们小两口
前段不愉快?陶凡现在心里明白一
    关隐达到新的地方上任前,全家三口回来了一次。大家对关隐达调动的事只很
平淡地讲了几句,就避开这个话题了。一家人都围着通通寻乐儿。
    夫人退休了,王嫂便辞了。王嫂走时,同夫人一起抹了一阵子眼泪。这让陶凡
大为感动,想这年头真正的感情还是在最普通的人身上。

    王嫂走了,女儿他们因路途遥远,也不便经常回来。老两口的日子过得懒懒的。
食欲又经常不好,陶凡就说,想吃就弄些,不想吃就不要白忙。家里便常常冷火秋
烟的。夫人说,老陶我们一天天就这么过,不好的。陶凡问,那怎么过?夫人说,
可以找些别的事做,天气好就到外面钓鱼去。
    陶凡摇头不语。他也萌发过钓鱼的念头,但细细一想,自己没有钓鱼的命。他
想,自古钓者之意,并不在鱼。姜太公钓官,柳宗元钓雪,只有村野老者,妄念俱
无,才是钓闲。而如今有权有钱者钓的是派。我陶凡去钓鱼属于哪一类?在别人眼
里当然是钓派。我才不想混迹到这一群中去。
    这天,一位特别客人上门探望陶凡来了。此人姓唐,是下面粮站的职工,五十
多岁了。早年因经济问题挨了处分。心里憋着气,就专门盯着他的领导,粮站主任
的大小问题,他桩桩件件都暗地里记录下来。他认为时机成熟了,就跑到县纪委和
监察局告状。没有告出结果,就跑到省里,跑北京。一年四季班也不上,一会儿北
上,一会儿南下,落得个外号告状专业户。单位奈何不了他的泼劲,工资却不敢少
他的。陶凡闻知后,亲自接待了他。当时反腐败风声正紧,陶凡便批示地纪委成立
专案组调查。一查竟然也查出了大问题,粮站主任伙同会计、出纳一道贪污五万多
元。省报对这个案件进行了公开曝光。因为检举揭发者姓唐,记者先生灵感一来,
凑出一个有趣的新闻标题:“唐老鸭”叼出了“米老鼠”,副标题是某某粮站主任
一伙集体贪污被查处。文章当然不提唐老鸭自己的前科劣迹,只把他作为痛恨腐败
的好职工表扬了一番。老唐事后逢人就说陶书记是个好官,不知内情的还以为他同
陶凡有什么私交。后来他还专门跑到地区看望了陶凡。陶凡鼓励他回去好好工作,
欢迎他继续对干部作风问题提出意见,不过一定要讲程序,不要越级跑省里上北京。
陶凡和蔼可亲的样子让老店大为感动。在他印象中,县里那些头儿个个都神气活现,
而陶书记这么大的官,竟这么平易近人。大领导还是大领导啊!老唐觉得应听陶书
记的话,回去好好工作,后来真的变踏踏实实了。其实陶凡内心对老店这类人物是
厌恶的。陶凡憎恨腐败,也恼火纪检、监察部门办案不力,但他不喜欢老店这样的
人把什么事都搞到上面去,弄得地委很被动。干部有问题就内部查处,不要张扬出
去,那样大家脸上都不好过。
    今天老唐突然来访,不知又有何事?
    其实老唐这次来并没有什么事。他不知在哪里听到,陶凡不当书记了,连上门
的人都没有了,所以专程跑来看望看望。老唐一副抱不平的样子,说现在的人心都
坏了。陶书记这样的好领导,哪里还有?不像现在台上的,嘴上讲得漂亮,个个都
一屁股屎揩不于净!还搞什么同企业家交朋友,结对子,讲起来堂而皇之,这中间
的事情哪个晓得?
    陶凡不让他讲下去,他不能同这种人讲一些出格的话题。老唐啊,我给你提个
意见看对不对,不要跟着别人瞎议论,掌握真实情况就按程序反映。
    在老唐看来,陶凡这样大的官,不管怎么批评自己都不该有怨言,人家还这么
客客气气地给自己提意见,那还有什么讲的?便不再抨击朝政,说了一些奉承和感
激的话就走了。
    陶凡想自己竟让这种人怜惜起来了,真是荒唐!
    陶凡听了老唐那些言论,又想起修老干部活动中心的事,郁愤难平。过了几天,
心血来潮,作了一幅《唐寅落拓图》,引画中人诗句于左:闲来写就青山卖,不使
人间造孽钱。老神见了这幅画,连连称好。老神走后,夫人怪陶凡手痒,别的不画,
偏画这个,老神到外面一传,别人会说你老不上路。听夫人这么一讲,陶凡也觉得
不该画,但画都画了,管他那么多!
    几天后,张兆林在一次会议上严肃指出,广大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一定要
廉洁自律。我们对廉政建设一定要有一个正确的估价,要看到绝大多数干部是廉洁
奉公的,腐败分子只是极少数极少数。决不允许把干部作风看成一团漆黑,决不允
许不负责任的瞎议论,瞎指责,那样只会涣散人心,影响工作。这是极其有害的。
    夫人叫陶凡把那幅《唐寅落拓图》取下来,陶凡佯装不懂。干吗要取?

    这年初春,桃岭上的桃树突然被砍光了。陶凡好生惊奇,问砍树的民工怎么回
事。民工说,领导讲桃树光是好看,桃子又不值钱,要全部改栽桔子树。
    夫人没想到陶凡会这么生气。劝道,砍了就砍了吧,有什么大不了的事?
    陶凡生气不为别的,只为那些人问都不问他一声。自己喜欢桃树,只是个人小
兴趣。你们要经济效益,改种柑桔也未尝不可,但也要礼节性地问一声呀!
    陶凡忿然想道,无锡有锡,锡矿山无锡。桃岭无桃还能叫桃岭?
    关隐达听说桃岭要改种柑桔了,觉得这对陶凡是件大事,就对陶陶讲,过几天
我们回去看看爸爸,他肯定会不舒服的。陶陶说也早该回去看看了,只是不明白砍
了桃树爸爸会那么伤心?关隐达说,你对你爸爸并不太了解。他还有典型的中国旧
文人的情结,这是不是他退下来心理老不适应的根源我也说不准。柳宗元滴贬永州,
最喜欢栽柳枝、棕树和柑桔,这三种树暗寓柳宗元三字。爸爸姓陶,自然喜欢栽桃
了。现在砍了桃树,肯定又不会同他通气,他当然不舒服的。陶陶还是不懂,说爸
爸是不是迷信,把桃树看成自己的风水树了?关隐达说那也不是。
    他不再同夫人探讨这事。不过他早就思考过一种现象,认为柳宗元也好,陶凡
也好,栽些自己喜欢的树,看似小情调,其实这是他们深层人格特征的反映。中国
知识分子,尊崇的是治国平天下的经世大道,潜意识里却崇尚独立人格,强调自我。
栽几棵树是下意识里为自己的人格自由竖起了物化标识。但这种独立人格又往往同
现实剧烈冲撞,甚至同自己的言行也相矛盾。所以中国自古以来,越是传统文化品
格卓异者,在仕途上越是艰难,命运也越是不好。关隐达把自己这种分析同陶凡一
对照有时觉得铆合,有时觉得疏离。
    过了几天,关隐达一家三口回到再也没有一株桃树的桃岭。柑桔树还没有栽上,
山上光秃秃的。进了屋,关隐达马上注意到壁上新挂了一幅《桃咏》的画,旁书
“桃花依旧笑春风”。这让关隐达感到突兀。他知道陶凡喜欢桃树,却从来不画桃
花。因花鸟鱼虫不是他的长处。琢磨那诗句,竟是言男欢女爱的,自然也不是陶凡
的风格。思忖半天,才恍然大悟。原来陶凡是苦心孤诣,反其意而用之。潜台词是
“人面不知何处去。”人面都哪里去了?都向着新的权贵们去了。而他陶凡却“依
旧笑春风”,这画也只有关隐达能够破译得了。望着壁上这些画,关隐达难免不生
感慨。在他看来,《孤帆图》和《秋风庭院》因其孤高和凄美,还有些美学力量,
而《桃咏》则只剩下浅薄的阿Q精神了。关隐达想自己将来的结局也不可能好到哪
里去。他并不留恋官场。官场上人们之间只剩下苍白的笑脸和空洞的寒暄了。他考
虑过下海,生意场上的朋友也鼓动他下海去。但他顾虑重重。他知道,自己一旦真
的下海了,也将是“人面不知何处去”了。有些朋友将不再是朋友,还得经常同公
安、税务、工商等等部门的人去陪笑脸,用自己的血汗钱去喂肥他们。这是他接受
不了的。没有办法,只有这么走下去了。他已不只一次想到自己走的是一条没有退
路的路。李白“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不知这位清仙人吃什么?
    关隐达他们住了一晚又回县里去了。屋里热闹了一天又冷清下来。陶凡简直不
敢把目光投向窗外。风姿绰约的桃岭消失了。没有桃树的映衬,屋前小院的石墙顿
失灵气成了废墟一般。在这里住下去将度日如年啊!
    他最近有些厌烦写写画画了。把爱好看作工作,最终会成为负累;而把爱好当
作唯一的慰藉,最终会沦作枷锁。百无聊赖,反复翻着那几份报纸。偶尔看到一则
某地厅级干部逝世的讣告,仅仅火柴盒大小的篇幅,挤在热热闹闹的新闻稿件的一
角。这是几天前的旧报纸,翻来翻去多少遍了,都不曾注意到,一个生命的消逝,
竟是这般,如秋叶一片,悄然飘落。陶凡细细读了那几十个字的讣告,看不出任何
东西,是不是人的生命本来就太抽象?他不认识此人,但他默想,人的生命,不论
何其恢宏,或者何其委琐,都不是简简单单几十个字可以交割清楚的啊!而按规定,
还只有地厅以上干部逝世才有资格享受那火柴盒讣告。陶凡感到从来没有过的悲枪。
他对夫人说,我若先你而去,千万要阻止人家去报纸上登讣告。那寥寥几十个字,
本身就是对神圣生命的嘲弄。我不怕被人遗忘。圣贤有言,“君子之泽,五世而斩。”
我陶凡又算得上何等人物?不如一个人安安静静地上路了,就像回家一样,不惊动
任何人。
    夫人神色戚戚地望着陶凡。你今天怎么了老陶?好好地讲起这些话来。夫人说
了几句就故作欢愉,尽讲些开心的话。其实她内心惶惶的。据说老年人常把后事挂
在嘴边,不是个好兆头。
    陶凡终日为这里的环境烦躁。又没有别的地方可去。年老了,本来就有一种飘
泊感。这里既不是陶凡的家乡,也不是夫人的家乡。两人偶尔有些乡愁,但几十年
工作在外,家乡已没有一寸土可以接纳他们,同家乡的人也已隔膜。思乡起来,那
情绪都很抽象,很缥缈。唉,英雄一世,到头来连一块满意的安身之地都找不到了!
陶凡拍拍自己的脑门,责备自己,不能这么想,不能这么想啊!

下一页  回目录  在线书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