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1之后的美国                  


         第六十八章  打伊拉克还是打本·拉丹

    二00一年十月七日,晚上八时五十七分(阿富汗当地时间),美英部队开始
对阿富汗进行军事打击。阿富汗首都喀布尔机场附近、南部城市坎大哈、东部城市
贾拉拉巴德等三十个塔利班军事目标遭猛烈袭击。

    从九月十一日到十月七日,前后总共二十六天。

    细细研究这不平常的二十六天,可以看出,美国的决策过程大致上分为四步:
首先是确定必须回击;第二是确定打击对象;第三是研究如何打击;第四是做好出
兵前的准备。

    对于必须回击这一点,美国总统布什在“九·一一”当天就下定了这一决心。

    这时,美国民众受“九·一一”恐怖袭击事件的刺激,民情激愤,强烈要求美
国政府惩罚元凶。民意测验显示,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美国人,支持美国政府对恐怖
分子实施军事打击。美国报纸说,“支持复仇的美国民众比率如此之高,绝无仅有!”

    作为美国总统,布什必须对广大无比痛恨恐怖分子的民众要有一个明确的交代。
他宣布征召后备役部队,要求国会紧急拨款。

    然而,这时候布什总统并没有具体说明敌人是谁,而是称之为“恐怖分子”。
也就是说,美国政府在决定军事回击之后,面临着第二个决策:确定打击对象。

    美国联邦调查局迅速地从“九·一一”被劫持的四架客机旅客名单中,确定了
十九名恐怖分子疑犯。然而,这十九人都已经死亡,“死无对证”。

    至于进一步的证据,虽然从被捕的上千人中找到一些线索,却并没有关于“九
·一一”恐怖袭击事件主谋的过硬证据。

    事后,一位美国政府高级官员透露白宫当时的心态,即使最后找不到真凶,也
要找个替罪羊!

    由于十九名劫机疑犯都来自中东,因此依照逻辑,打击对象势必在中东。

    从美国政府的立场来看,中东有两个宿敌嫌疑最大:一是伊拉克,二是本·拉
丹。

    这时,美国高层对于究竟打击伊拉克还是打击本·拉丹,有过分歧。

    在内部讨论中,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力主军事打击伊拉克,而美国中央
情报局则以为应该打击本·拉丹恐怖集团。

    经过仔细权衡利弊,美国政府最后决定打击本·拉丹,而暂缓打击伊拉克。

    美国政府暂缓打击伊拉克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还找不到伊拉克策划“九·一
一”恐怖袭击事件的确凿证据;二是已经多次军事打击过伊拉克,内中包括当年老
布什痛打伊拉克以及小布什一上台就打伊拉克,再打也不过如此,只能狂轰滥炸一
通,不能推翻萨达姆政权。

    美国政府决定打击本·拉丹也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已经找到“九·一一”恐
怖袭击事件与本·拉丹“基地”组织有联系的证据,虽然还缺乏本·拉丹策划这一
恐怖袭击的直接、有力的证据,起码在舆论上说得过去;二是早在克林顿时代,就
已经决定要铲除本·拉丹及其“基地”组织。

    早在一九九五年底,克林顿总统便已经签署了一个绝密文件,授权中央情报局
对付本·拉丹的恐怖体系。中央情报局的反恐怖主义中心专门成立了一个“本·拉
丹工作组”。这样,本·拉丹早就成了美国中央情报局的重点监视对象。本·拉丹
的一言一行及他在十几个国家的上千名同伙的资料都被输入电脑。

                                 下一页  回目录  在线书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