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村文选                   养着又何妨





  最近,读到王蒙先生的发言:“国家把作家养起来的办法,流弊很大。一个真正的作家不会为金钱而放弃写作。”这使我想起王蒙在三年前,就同一问题所作的另一次讲话:“但遗憾的是,我们的‘大锅饭’制度,竟然包下来一些不愁柴米油盐,不为生计奔波的作家艺术家,他们可以有暇去构筑尖端透顶的理论和口号,不断升华一些连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作家也未能升华的绝妙理论,真有些滑稽。”前后一看,王蒙的主意是一贯的,代表着社会上的一些看法。

  这样看问题当然很先进,然而立论的根据不对。以我为例,工作二十多年,有幸获得副高职称,每月的标准工资是一百多元,连女儿的独生费约三百元。家有两张嘴吃饭,此外还尽一点孝道。据报导,上海居民去年月人均支出二百七十多元。可见,即便是被流弊很大地养起来了,其柴米油盐至多也不过是稀粥的水平。当然,我无意哭穷。我还是可以吃上一点干饭的,这是因为自知不是进了养老院,自己还是要养养自己的。

  说起来,本人也是有读者的作家。某出版社近来的一次读者调查,我的一本待出版的书忝列受欢迎之首。然而还有五年前就交稿的书,已压成纸型的书,至今不被出版。交涉的结果,出版社说是同意退稿,退稿费千字三元。三十万字的作品须用一千张稿纸,值九百元。因预支过一千,须倒找他们一百元钱。转载我作品的书籍报刊,向来极少主动付酬。甚至本市的讲法制的报,虽去信询问连个说法都不给。如都要我去打官司,那就真的要国家养起来了。

  我想,这也是中国今天的出版现实。有这样的特色,才有“养起来”的特色。

  在这种情形下,把作家完全抛入市场,无疑损害中国文学。我从没听见有人对专业工人专业运动员提出过看法,唯独作家这一行常常招人物议。从历史看,当年的右派作家,虽经受挫折仍能苟延残喘,靠的就是一口大锅饭。即便像《爸爸爸》这样的公认的好小说、像马原那样公认的好作家并没有得奖,事实上,今天中国文坛上的好作品,大多数是由我们专业作家写出来的。那些好作品的印数,极少超过七千册,并且越印越少。王蒙同志几年前一再表示要带薪离职写作,并在去职后写出受人关注的作品,想必也是认识了专业作家的好处呢。

  说“一个真正的作家在再大的困难面前也不会动摇”,那是太乐观了。我们至少有“文革”的经验,真正的作家全都动摇了。尽管目前有些纷乱,我想,我们还是应该说一点朴素的话。如果人们不能为金钱而放弃写作的话,他们只好去为金钱而写作了。

  1992.9.25

 

                                 下一页  回目录  在线书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