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子建文集 岸上的美奴 美奴本不想在课堂打瞌睡的,尤其是在白石文的课上,可她还是不胜倦意地趴在桌上睡着了。下课铃声响起的时候她就像伏在一堆于草上一样舒服得不想起来,她正梦见一条鲟鳇鱼,像小船一般大,十几个渔民正合手将它拉向岸边。那时美奴赤着脚,初秋的阳光把岸上的水泥台阶照得很暖和,她就仿佛踩着一幅丝绸。白石文的嗓音总是那么动听:“陈美奴,你该醒醒了。” 美奴就像咬了钩的鱼一样挣扎着浮出水面,这才明白换了另一番天地。教室里已经空空荡荡,同学们都出操去了,黑板上留下几道作业题,操场上嗓音很大的喇叭传来了广播体操的序曲。 美奴心中想着的还是那条鲟鳇鱼,它被拖上岸边后,如果是雌性的,也要面临着被破膛的命运吗?鲟鳇鱼子是黑色的,有人称它为“黑珍珠”,营养价值极高,是飞行员的必需食品。今年只有两条鲟鳇鱼被打上岸,斤数都不重,一雌一雄。而美奴梦见的这条鲟鳇鱼却显然气派得多了。 “又起大早去看船了?”白石文并没有责备她。 “嗯。”美奴答应着,心中却想,老师怎么知道我去岸上了,难道他也起大早看过船? “你妈妈她好些了吗?”白石文的鼻尖上有一些细小的汗珠,左手上的粉笔灰很厚,他是左撇子。美奴的妈妈健康时开着一家小酒馆,那时白石文常常在冬日的夜晚去酒馆。 “她今天又打碎了一只碗。”美奴站起身朝玻璃窗外望去,同学们正在做广播体操,她看见刘江故意在踢腿时踹旁边的矮个子一脚,矮个子趔趄了一下,仍然坚持做操。 “她会慢慢好起来的。”白石文说,“她不会永远这样的,你要理解她。能不能不让她用瓷碗?铁碗土产日杂商店就有卖的。” “我爸爸犟嘛,铁碗我都买了,他却偏偏让她用瓷碗。”美奴嘟嚷着,“打了两摞瓷碗了,他又买了几摞放在仓房预备着呢。” “你爸爸为什么这么做?” “他说要让她像过去一样生活。过去她用瓷碗,现在就还得用瓷碗。”美奴转回身,她躲开了白石文的目光,看着他上衣的一颗钮扣,她说:“他老是惯着她,像过去一样,她想怎样就怎样。不过他惯不了她几天了,他就要到日本的酒田运玉米去了。” 课间操结束了,白石文惯常地看看表,嘱咐美奴如果黑板上的题不会做,可以放学后找他补习去。美奴点点头,用橡皮擦掉了上课前她画在课文标题上的一条鱼,那是一条有五行硬鳞的鱼,半月形的嘴,两旁斜生着扁平的须。 黑板上的题是分析句子成分的,共留下五个句子:一、同学们高兴得跳起来。二、你还记得二十年前发生在吴镇的一桩往事吗?三、土豆的学名是马铃薯。四、金黄色的牵牛花绕着篱笆向上爬。五、唱歌的姑娘不小心将花头巾掉到河水里去了。 陆陆续续有一些同学回到教室,美奴心想,第二个句子的“吴镇“是否是“芜镇“的谐音?如果是,这个句子应该被填到那像标语一样鲜艳的朝霞里去:你还记得二十年前发生在芜镇的一桩往事吗?每天的朝霞里最好都要有这句话,它能提醒芜镇的人不要轻易就丧失记忆。 白石文是美奴的语文老师,也是班主任,从五年级一直跟到了七年级,美奴一直很喜欢听他的课。白石文讲课干脆利索,不像其他老师喜欢用语气助词,啊呢吧嗨吗地没完没了,让人听了直耳鸣;他也不喜欢打手势,他站在讲台上通常是直溜溜的,衣着洁净,不苟言笑,似冷水中匀称端庄而珍稀的一条细鳞鱼。他第一次给美奴上课,美奴便觉得那堂课过得太快了,那天夜里她还梦见了他,他赤脚走在渔场上,阳光将他和鱼照出同样明滑的颜色。以前美奴不喜欢上学,她的学业水平只占中游,但白石文的出现使美奴觉得学校是最妙的去处,只要看见白石文,听见他的声音,美奴便觉得单调寂寞的芜镇生活有了生气。然而最近一年来美奴不敢抬头看白石文了,一看见他的脸尤其是眼睛她就心慌,所以她尽量去看他上衣的钮扣。他惯常穿的米色衬衫的第二粒钮扣已经被美奴看得烂熟于心,那粒柠檬色的钮扣中间有一道豁口,它像条雨丝一样一直滋润着美奴的眼帘。前一段白石文大概消化不良,他在小考巡视经过美奴身边时,她常常能听见他的腹部发出叽哩咕噜的声音,好像有条鱼在里面捣乱,美奴便为这声音而难过,她认为老师的腹部发出这种声音是可耻的。她便把家中晒干的鸡内金偷偷放在白石文宿舍的窗台上,并且用左手写下了一行歪歪斜斜的字:碾碎后用开水冲服,每日一次,可治疗消化不良。她不希望白石文发现是她送的鸡内金。结果这一段她没有再听到那种不良的响声了。 美奴一个上午都在昏昏欲睡。第四节地理课时黑瘦的地理老师见美奴趴在桌上旁若无人地睡着,忍不住将一截粉笔甩向她,粉笔头准确无误地弹在美奴脑壳上,美奴激灵了一下,她醒过来,同学们满堂哄笑,她模模糊糊望见黑板上有一些乱七八糟的图线,大概是铁路线吧,老师那气汹汹的样子活像被妻子给戴了绿帽子的男人,他的脸色常常使美奴联想到灶房上垂吊着的被烟熏火燎的腊肉。 “陈美奴,你说说京广线经过哪些大城市?”老师问。 美奴站起来时腿有些发软,快到正午了,阳光将书桌照得寡白寡白的,摊开的书页上的每一个字都空前活泛起来,仿佛鱼卵一样飘摇。 “不许看书!”地理老师喝斥。 美奴说:“北京和广州我都没去过,我怎么知道?” “全世界有很多人都没有去过耶路撒冷,可他们照样是圣徒。”老师一字一顿地反驳。 “我听不懂你的话。 ” 美奴说,“耶路撒冷是外国名字吧?咱们不是还没开《世界地理》吗?” 同学们又一次哄堂大笑,不过这次不是笑美奴,有个男生打着悠长的口哨,美奴一听就知道那是刘江在起哄。 “谁打的口哨?打口哨的站起来!”老师拍着讲台,粉笔灰被拍得白花花地飞起来,老师就像银幕上白点闪烁的旧电影中的悲剧人物一样。 就在他气得颤抖的时候,下课铃声响了。家务活繁重的地理老师只得敛住怒气,夹上教案灰溜溜地回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