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的灯第四章           第四节 谁是俘虏      


              
    冯家昌站在廖副参谋长的面前。
    老头背着双手,一趟一趟地在他的眼前踱步……
    在他的记忆里,老头从来没有这样严肃过,他的脸紧绷绷的,头发一丝不乱。
这是个好老头,待人非常和气。况且,近六十岁的人了,每天早上,他都带着机
关里的参谋、干事、秘书们起来跑步,风雨无阻。当然,老头也有粗暴的时候,
记得有一次,早操点名时,徐参谋没有到。老头竟然跑到宿舍里,一脚踢开了徐
参谋卧室的门!当时,徐参谋吓坏了,匆忙忙提上裤子,在床边立正站好……老
头质问说:“为什么不上操?!”徐参谋慌慌张张、结结巴巴地说:“报、报告
廖、廖副参谋长,我,我家属来、来了……”这时,老头慢慢地转过身去,背着
手说:“是么?”徐参谋说:“是。我家属昨晚来了。”于是,老头摆了摆手,
说:“——继续进行。”说完,门一关,大步走出去了。后来,人们一见徐参谋,
就跟他开玩笑说:“继续进行!”
    老头终于停下来了。老头仍是背着双手,两眼盯视着他,说:“你的转干手
续批下来了么?”
    冯家昌绷紧身子,回道:“……还没有。”
    老头缓缓地点了点头,说:“噢?噢。噢噢。”他一连“噢”了四声,接下
去很严肃地说:“我这里出了一点问题。至于什么问题,你不要问,也不要去打
听……根据组织上的决定,我要下去了。到青泥河农场去……蹲点。现在,你有
两个选择:一,跟我下去。二,留下来,重新分配工作。你考虑一下。”
    冯家昌怔了一下。他心里打起了“鼓”,那“鼓”咚咚响着……可是,他知
道,这个时候是不能犹豫的,他不敢犹豫。再说了,老头对他不错,他是老头点
名要的。那就押一押吧,他必须押一押!于是,他立即回道:“我跟你下去。”
    老头盯着他看了一会儿,说:“告诉你,我是犯了错误的人。既然下去了,
就很难说什么时候能回来……你不要急于回答,再考虑考虑。”
    冯家昌再一次重复说:“我跟你下去。”
    老头看着他,脸上突然有了些温情。他很沉重地摆了摆手说:“那好,你去
吧。”然而,当冯家昌将要走出去的时候,他又叫住他,说:“下盘棋吧。”两
人就坐下来,默默地摆上棋盘,下了一盘棋,下到最后,冯家昌输了。这时候,
廖副参谋长点上了一支烟,说,“你输的不是棋,你输的是心理。”
    夜里,冯家昌一动也不动地躺在床上,两眼怔怔地望着屋顶……躺在对面床
上的“小佛脸儿”看了他一眼,又看了一眼,终于说:“你想知道的事情,我不
能告诉你。”冯家昌说,“我知道。”“小佛脸儿”又说:“这么说吧,有人在
湖里投了一粒石子,波及到了廖副参谋长……”冯家昌忍不住问:“是政治问题
么?”在那个年月里,一旦牵涉“政治问题”,是非常严重的。“小佛脸儿”停
了一会儿,才说,“老弟呀,我所知道的,也就这么多了。”这时候,冯家昌忽
地坐了起来,说:“侯哥,你说我去不去?”侯秘书沉默了一会儿,说:“这件
事,你可以托一个人问问。”冯家昌说:“托谁?”侯秘书说:“……李冬冬。”
冯家昌沉默了一会儿,摇摇头说:“不,我不求她。”侯秘书说:“那么,还有
一个人可以问。”冯家昌说:“谁?”侯秘书说:“周主任。”
    第二天,冯家昌一连给周主任送了三次文件。那都是些文字材料,可送可不
送的,他也送了。每一次进门,他都是很响亮地打“报告”,等屋里传出一声
“进来”,他才推门进去。为了引起周主任更多的注意,每次进了门,他都是先
立正、敬礼后,再呈上文件……当他送到第三次的时候,周主任才抬起头,面无
表情地看了他一眼,说:“有什么事么?”冯家昌迟疑了一下,说:“没什么事。
我……要下去了。”这时,周主任“噢”了一声,突然说:“你要是不想去,可
以提出来。”没等他回过神儿来,周主任又看了他一眼,冷冷地说:“有时候,
人不要太聪明。”冯家昌听了,脸上火辣辣的!他再没有说什么,敬了一个礼,
就默默地退出来了。
    就这样,三天后,一辆吉普车把他们送到了三百里外的青泥河农场。青泥河
农场原是劳改农场,后来被部队接管,就成了一家部队农场。这地方依山傍水,
占地两千七百多亩,有大片大片的茶树和庄稼地。在场长的陪同下,廖副参谋长
四处看了看,随口说:“可以钓鱼么?”场长说:“有一口鱼塘。”廖副参谋长
轻轻地吐一口气,说:“很好。”
    农场隐没在绿树丛中,是一排一排的小平房。在场长的安排下,就挑了两间
干净些的,让他们住下了。安排好住宿后,场长说:“冯秘书,这里经常停电。
厂部还有两盏马灯,你来取一下吧。”于是,他就跟着场长来到了场部办公室。
进了屋,关上门,场长才小声说:“冯秘书,关于廖副参谋长,我们只是代管。
他的安全问题,由你负责。他的情况,也由你如实向上级汇报……”冯家昌默默
地点了点头,说:“还有什么要交待的么?”场长说:“上级指示,也就两句话:
不死不跑。别的,就没什么了。”冯家昌听了,心里顿时沉甸甸的,他说:“明
白了。”
    “不死不跑”,这句话一直索绕在冯家昌的脑海里。这是什么概念?对于冯
家昌来说,那是无数个心焦意乱的日日夜夜!
    白天还好说,白天里廖副参谋长可以到田野随便走一走,看看天,用手摸一
摸茶树,有时候也干些农活。一个“三八式”的老红军,一个副军职的参谋长,
一旦卸去那所谓的身份,就跟一个老农民也差不了多少。那是八月,天还很热,
老头常常穿着一个大裤权子,头上戴着一顶破草帽,光着两只脚,蹲在农场的菜
园里薅草。农工们不认得他,就说咋称呼?他说廖,姓廖。于是人们就叫他“廖
老头”,他就和气地笑笑。有时候也去谷场上干些碎活,和那些农工一样,脱得
光光的。这时候,要是凑近了看,就会发现在汗水腌着那身老肉上,在露一层松
垂老皱儿的前胸和脊背上,有着一处一处的枣红色伤疤……午后,他会跟冯家昌
下盘象棋,不管是输是赢,只下三盘。有时就拿上钩竿、马扎,去鱼塘边上钓鱼。
老头不吃鱼,钓上一条,扔下去,尔后再钓……老头大多时间是沉默的。有时候,
老头也说一句什么,他说:“鱼很傻呀。”

    夜里就不好办了。农场里经常停电,夜又是那样黑……每天晚上,蚊子像轰
炸机一样来回的俯冲!蚊子很肥,在蚊子嗡嗡叫的季节里,老头睡不好,冯家昌
更睡不好。那简直就是些“熬鹰”的日子,每个夜晚,冯家昌的心就像是在油锅
里炸一样。老头不睡,他不敢睡,老头睡了,他还不敢睡……“不死不跑”那四
个字,一直在他的心上扎着!每当夜半时分,老头稍有动静,冯家昌就一骨碌从
床上爬起来,先是送上尿罐;如果老头不尿,就赶忙拿把扇子给老头打扇、赶蚊
子……本来,农场里给他们是配了蚊帐的,可是,由于老头总是睡不踏实,常把
掖好的蚊帐蹬翻,所以,冯家昌也不敢独享,就干脆把蚊帐撩起来,不用。有很
多个夜晚,冯家昌是坐着睡的,他光着脊梁,穿着一个裤衩子,就坐在门口处那
有点亮光的地方,手里拿着一本书,去“喂”那嗡嗡乱叫的蚊子!
    一天夜里,冯家昌趴在床上打了个盹,可他竟然睡着了。等他醒过来的时候,
已是下半夜了。这时候,他陡然吓出了一身冷汗,老头的床上没人了!于是,他
赶忙四下去找。厂部没有,菜园里没有,鱼塘边也没有……冯家昌脑海里“訇”
的一下,心里马上跳出了一个恐怖的声音:完了。你的一生在这里就要划上句号
了!怎么办呢?要通知场长么,是不是马上通知场长,发动全场的人去找?!可
他心里又说,再找找吧,先不要慌,越是这样的时候,越不能慌,再找找看。
    就这样,在心乱如麻之中,他又折身来到了谷场上。那是一个巨大的打谷场,
远远看去,谷场上空空荡荡,什么也没有,只是兀立着两座圆圆的谷垛。可是,
突然之间,在墨色的夜岚里,他看见了一个红红的小火头儿!那火头儿一飘一飘
地在谷场上闪烁着……开初他还有一点害怕,他以为那是鬼火。可是,当他一步
步走上前去的时候,他才看清,谷场西边那黑黑的一团竟然不是树,那是一个石
磙,老头就在场西边的那个大石磙上蹲着!老头光着两只脚,哈着个腰儿,看上
去就像是个大蛤蟆。他两眼怔怔地望着夜空,正一口一口地抽烟呢。这时候,冯
家昌那颗悬着的心才慢慢地落在了肚里,他在离老头三步远的地方立住身子,轻
轻地叫了一声:“廖副参谋长。”
    很久之后,老头说:“你看那星星,很远哪。”接着,他又说,“人心也远。”
    过了一会儿,老头喃喃地说:“十六岁,我从家里跑出来,一晃几十年,也
值了……”这时,老头咂了咂嘴,又说,“记得,临走的时候,在镇上吃了一顿
‘粉浆面条’,很好吃呀。”老头说:“当年,我跟一个最要好的同学,就是吃
了那碗‘粉浆面条’后分手的。原本是要一块走的,他家里临时有事,晚走了两
天,说是到西安聚齐。可一到西安,也分不清东西南北了。那会儿,招兵的也多,
这里一个竖一牌子,那里竖一个牌子,就稀里糊涂的跟着走了……以后失散多年,
通过家人打听才知道,我投的是八路军,他入的是国民党的新七军。那时候,国
民党的新六军、新七军,都是一色的美式装备,吃得也好,这就成了敌人了。再
后来,在战场上,他成了我的俘虏……当时,他已是团长了,国民党的上校团长。
他要求见我一面,请示领导后,就见了。见了面,他说秆儿,我瘦,小名叫麻秆
儿,我们也就是两天的差距呀!我说麦头,他的小名叫麦头,有啥话你就说吧。
他说,我只有一个要求。我说,你说。他说我想吃碗‘粉浆面条’。于是就让炊
事班给他做,面条是做了,就是没有粉浆,在战场上,上哪儿找粉浆去?吃了那
碗面,他就走了,站起就走,再也没有说什么。后来,在押送他回去的路上,他
企图逃跑,被战士当场击毙,子弹打在后脑勺上,成了一盆糊糊了……后来我才
明白,他之所以提出这样的要求,是想让我放他一马。可我不可能放他,也不敢
放他。可他以为我会放他,要不,他不会跑的……”老头喃喃地说,“在学校上
学的时候,他家条件好,我们家穷,两人的饭是伙着吃的,他贴我很多……我欠
他一碗‘粉浆面条’。”
    话绵绵的,夜是那样的静,人就像是在梦里一样。久久之后,他又说:“人
老了,睡不着。出来坐一坐。你害怕了?”
    冯家昌一声不吭地站在那里。冯家昌心里说,老爷子,你把我的苦胆都吓出
来了!
    接着,老头淡淡地说:“放心,我不会死。我不会连累你的”
    听了这话,冯家昌眼湿了,不知怎的,他眼里有了泪。星星很远,星星在天
边闪烁,夜凉如水,夜墨似锅。老头就这么一个人孤孤地在石磙上蹲着,那蹲相
很像是一只可怜的、无家可归的老狗。不知为什么,冯家昌一下子就想起了家乡
的狗……这是将军啊!
    第二天,冯家昌找到了场长,说:“老头心情不好啊。”场长资格老,说起
来也算是廖副参谋长的部下,就说:“哪怎么办?可千万不能出什么事情啊!”
冯家昌说:“我有办法。不过……”场长说:“只要让老头高兴,不出事情,有
什么要求你尽管说。”于是,冯家昌就在场部借了一辆自行车。他骑着那辆破自
行车,先后跑了六十多里路,一路打听着,终于在王井镇上找到了一家卖凉粉浆
的。尔后,他带着那半桶凉粉浆赶回来,又连夜到四乡里去打听做“粉浆面条”
的好手。他一村一村地问,见了女人就问。那些女人说,做是都能做的,但不一
定做得好。再问,就有人说,有一个从黑马集嫁过来的女人会做“粉浆面条”,
做得好。于是就让人找来了那黑马集的女人。那女人看上去清清爽爽的,却是个
后走的寡妇,说是她先前的一个男人曾当过土匪,解放时被镇压了……一见面,
那女人却说:“粉浆面不好做,那是吃心情的。”听了这话,冯家昌不由地多溜
了她一眼,随手掏出两块钱,往桌上一放,说:“我是农场的,你跟我走吧。”
不料,那女人看了看桌上的钱,又说:“等等。有浆么?有黑芝麻么?有黄豆么?
有芹菜么?有小麻油么?……你光说让做?”冯家昌说:“有。你跟我走吧。”
    到了这一天的中午,冯家昌像往常那样把老人带到了场部食堂。刚坐下不久,
廖副参谋长吸了一下鼻子,突然说:“粉浆面条?”
    冯家昌说:“粉浆面条。”
    于是,老头再没说什么,就一连吃了三碗……吃了之后,他说:“行,还行。”
    过了两天,冯家昌又骑车叮叮咣咣地到了荷店。他听人说,荷店的煎包在当
地是很有名的。那包子是牛肉馅的,在平底锅里用热油煎了,再用干荷叶包上捂
一捂,待荷叶吃进了油里,就有了一股清香之气。这地方还有一种配着荷叶煎包
的小吃,叫豆沫,是一种糊糊状的汤,那糊糊面是用小石磨拐的,里边搁有磨碎
了的花生、香菜、红萝卜丁、豆腐之类,香而不腻,很爽口。冯家昌原本打算买
些带回去,又怕一凉就不好吃了。他灵机一动,就问那摆小摊的师傅,问他一天
挣多少钱?那卖煎包的师傅说,不多,也就十多块钱的样子。冯家昌从兜里掏出
了二十块钱,往摊上一放,说:“跟我走吧。”那摊主本还想讨价,见冯家昌穿
着军装,脸“凸”的黑下来,立时就有了点“资本主义”的恐慌,再不敢多说什
么了。
    再一天,中午的时候,老头坐下来时,眼一亮,说:“荷叶包子?!”
    冯家昌说:“荷叶包子。”
    老头说:“咦,豆沫?!”
    冯家昌就说:“豆沫。”
    老头用手摸了摸那荷叶,又捧起来闻了闻,尔后,他拿起筷子夹起了一只热
腾腾的煎包,咬上一口,细细品着;再喝一口盛在碗里的豆沫,小口,品了,再
品……久久之后,说:“不错,是那个味儿。”
    又过了几日,摆在桌上的是吴桥的烧饼。“吴桥烧饼”在方圆百里都是很有
名的,那烧饼外焦里酥,入口即碎,麻香可口,且有甜、咸两种;更馋人的是,
跟吴桥烧饼相配的是遥镇的胡辣汤,那胡辣汤更是远近有名,有一种极独特的做
法,那种辣是叫人悬想不已的……当地曾有一种说法,说是吃了吴桥的烧饼,喝
了遥镇的胡辣汤,鸡巴哩,死也值了!
    那一日,老头一口一口地吃着那“吴桥烧饼”,喝了遥镇的胡辣汤,长叹一
声,说:“很好。很好。”
    再后来,隔上不几天,冯家昌准定会弄出一些花样来:那或是杨林集的五香
狗肉,凡城的“火烧”,凡城火烧夹杨林集的狗肉,满口牙香!那或是西川的芥
末凉粉,花镇的小烙馍,热烙馍卷凉粉,一热一凉,再就上玉米糁糊糊,美呀!
那或是伏儿岗的双黄鸭蛋,那或是秋岭的烧麦,那或是皇村的羊双肠汤,那或是
丰县的肉盒,那或是临乡的焦麻兔肉,那或是秤杆刘的“气肚蛤蟆”,那或是颍
水的“叫花子鸡”,那或是小尤的焖饼……这都是些做法极为奇特的地方风味,
是一个地域一个地域存了心去找才会发现的。
    夜里,老头睡不着的时候,就说些三十年前的话……那话丝丝缕缕,断断续
续,很梦幻呀!冯家昌就很认真地听着,轻易不问。有时候,老头的话很“簸箩”,
翻来覆去的,很没有“阶级性”,只说了那时间、那地点、那气味或是那一瞥的
温情,大都是跟“吃”有关的。老头说:“那个香啊!………”老头闲着眼说:
“那卖锅盔的女人,鼻尖尖上有一滴汗,那汗晶莹莹的,很嫩哪!……”有时候,
话断了,冯家昌就不失时机地续上去,说:“是紫沟?”老头朦朦胧胧地说:
“槐镇,是槐镇哪。小集那边的槐镇,有一孔双眼桥……”这就像递上去的一根
竹竿,那回忆就跟着“顺”下去了,情情味味的走……就这么一夜一夜的,用
“回忆”治疗失眠,话一“簸箩”一“簸箩”的……聊着聊着就睡去了。有时候,
一睁眼,天就亮了。老头说:“咦,天亮了?”冯家昌就说:“天亮了。”老头
就说:“不知不觉的,我也能睡到大天亮了。”
    第二天,冯家昌就去了槐镇……
    就这样,一天一天的,冯家昌觉得,他对廖副参谋长是尽了心了。老头呢,
在情绪上也平和了,不显得那么焦躁了。然而,纵是这样的尽心竭力,廖副参谋
长对冯家昌却始终没有说过一句感激的话。这老头,他仍是默默的。默默地下棋,
默默地钓鱼,默默地在菜园里干活……只是有一次,他对场长发了一句感叹:
“这地方,三十年前我打过游击……不虚此行啊,今生今世,也算不虚此行!”
    至于老头心里想些什么,冯家昌一无所知。
    秋天的时候,李冬冬突然来了。那天,他正在场部跟老头下棋,忽听有人叫
道:“冯秘书,有人找!”回过身来,就见槐树下站着一个鲜亮的小女子,那竟
然是李冬冬!是李冬冬看他来了,李冬冬手里提着一兜子水果、罐头,挎着一个
很别致的小布包,挺挺地站在那儿。于是,他站起身来,走上前去,惊异地说:
“这么远,你……怎么来了?”李冬冬说:“我来看看你。”接着,她又说:
“真不好找啊,倒了六次车……”顿时,冯家昌心里热乎乎的。许多日子以来,
那焦躁、那压抑一齐涌上心头,他差一点掉下泪来!可当着众人,也不好多说什
么,就安排她暂时在场部卫生室住下了。
    在场部卫生室里,李冬冬从包里拿出了一件蓝底的花格格毛衣,说:“我给
你打了一件毛衣,也不知合不合身,你穿上试试。”冯家昌看了看,说:“不用
试了吧?”李冬冬说:“不。一定要试,如果不合身,我拆了重打。”于是,冯
家昌就把毛衣穿在了身上,冯家昌是有生以来第一次穿毛衣。那毛衣很柔软,很
合身,毛衣穿在身上暖洋洋的。冯家昌吸了一口气,说:“不像我了吧?”
    李冬冬笑着说:“不像你像谁?”
    当天晚上,冯家昌陪着李冬冬在场部的林阴道上漫步。冯家昌说:“这么远
的路,你不该来……”李冬冬撒娇说:“我就是要来。告诉你,你逃不掉的。你
是我的‘俘虏’!”冯家昌默默望着她,不语。这时,李冬冬气恨恨地说:“这
么长时间,你既不写信,也不打电话。害得我到处找你,你太坏了!……”冯家
昌心里明白,一年零三个月了,他没有打过一次电话,也没有写过一个字,他要
的就是这种效果!看来,“冷战”起作用了……
    冯家昌问:“你怎么知道我在这里?”
    这时候,只听李冬冬说:“那你别管。”说完这话,李冬冬突然回过身来,
贴在他的耳边小声说:“我像不像十二月党人的妻子?”
    当天夜里,当他回到小平房的时候,老头第一次给他开玩笑说:“眼光不错
嘛。插上‘小旗’了么?”
    冯家昌很惊讶地望着廖副参谋长,老头是从不开玩笑的……可是,不等他回
话,老头竟用命令的口气说:“‘俘虏’她!”
    冯家昌脸一红,笑了。
 

                                 下一页  回目录  在线书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