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震文文集                    头人


      

                                   一

    申村的第一任村长,是我姥爷他爹。“他爹”到现在,成了“祖上”。大家一
说起过去的事,就是“祖上那时怎样怎样”。我虽然寄养在姥爷家中,大家也让我
喊。据三姥爷序列中的孬舅讲,祖上长得很福态,大人物似的,脸上不出胡子。我
当时年幼,上了他的当。后来长大成人,一次参加村里烧破纸,见到了百年之前的
祖上画像,才知道是个连毛胡子,这才放下心来。

    但申村是祖上开创的,却是事实。祖上初到这里,以刮盐土、卖盐为生。我三
岁来到这里,这里还到处是白花花一片盐咸。村西土岗上,遗留着一个灰捶的晒盐
池子,被姥娘用来晒打卷好的红薯干。听人说,祖上初到这里生活比较苦。但据俺
姥娘讲,她婆家一开始生活比较苦,后来还可以。清早一开门,放出我姥爷哥儿四
个,四处奔散着要饭。那时姥爷们还都是七八岁的顽童。要一天饭回来,基本上能
要饱,开始用小条帚扫脚,上炕睡觉。

    但据幸存下来的四姥爷讲,他小时候生活还是比较苦。居家过日子,哪能天天
要饭?主要还是以祖上卖盐为生。五更鸡叫,祖上便推着盐车走了,在人家村子里
吆喝:“卖小盐啦!”傍晚,姥爷们便蹲到门槛上,眼巴巴望着大路的尽头,等爹
回来。祖上终于回来,哥四个像扒头小燕一样喊:

    “爹,发市了吗?”

    大路尽头一个苍老的声音:“换回来一布袋红薯!”

    举家欢喜,祖姥娘便去灶间点火。很快,屋顶升起炊烟。

    “爹,发市了吗?”

    大路尽头不见回答,只是一个阴沉的脸,大家不再说什么,回屋用小条帚扫脚,
上炕睡觉。

    准确记下这段历史,是枯燥无味的。反正姥爷们后来都长大成人,成人之后,
都娶妻生子,各人置了一座院落。后来祖上便成了村长。

    祖上当村长这年五十二岁。那时村子已初具规模,迁来了姓宋的、姓王的、姓
金的、姓杜的……有一百多口人。县上乡上见盐成地上平白起了一座村庄,便派人
来收田赋。可惜大家谁也不愿到这来吃盐上,推来推去,推到一个在乡公所做饭的
伙夫头上。伙夫本也不愿来,可他实在再没别的地方推,便拿了别人的铁链、锁头
和藤杖,步行十五里,嘟嘟囔囔来了。来到这里已是正午,村里该管一顿饭。可乡
下人见小,谁也不愿把生人领到家吃饭。最后还是祖上把他带到家,弄了几块红薯
叶锅饼捣了一骨朵蒜。蘸蒜吃罢锅饼,伙夫拉开架子说:“老申,挨门通知吧,八
月十五以前,把田赋送到乡公所;不送也不强求,把人给他送到县上司法科!”

    说罢走出家门,抖落着手里的铁链和锁头,蹲到村中一棵大槐树下。

    祖上和村里人这才知道这个浑身油渍人的厉害,争着给他递烟袋。伙夫推着烟
袋说:
    “吸烟不吸烟,咱先办公事吧!”

    大家都说:“大爷,吸吧吸吧,一切都好说,不就是八月十五吗?”

    吸罢烟,伙夫又说:“你们这村子也太不像话了,眼里还有没有一三法啦?我
整天也很忙,哪能天天管这些罗嗦事?你们选个村长吧!”

    村里人瞪了眼,这村长该怎么选。

    伙夫用烟袋指着祖上说:“老申,就是你了!以后替上头收收田赋,断断村里
的案子!”

    祖上慌忙说:“大爷,别选我,我哪里会断案子,就会刮个盐土罢了!”

    伙夫说:“会刮盐士也不错,断断就会了!张三有理就是张三,李四有理就是
李四,杀人越货,给他送到县上司法科!”

    说完,抖抖铁链和锁头,走了。

    托一个伙夫的福,祖上成了一百多口子的头人。大家一开始还有些丰灾乐祸:
一个公事把老申给套住了。后来祖上真成了村长,村里村外跑着,喊着张三李四的
大号,人物头似的,大家又有些后悔:怎么老申管上咱们了?

    祖上刚当村长,态度比较温和。八月十五以前,挨门挨户收田赋:“大哥,上
头让收田赋。”口气很气馁,象求人家。中间出了几件婆媳斗殴、姑嫂吵架的杂事,
人家按伙夫的吩咐来找祖上说理,祖上也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陪些好话给排解
了。害得祖姥娘埋怨:“可跟你给人当下人吧!”

    祖上愤怒地喊:“上头派下我,我有个啥办法?”

    愤怒归愤怒,八月十五这天,祖上仍将收起的田赋,集合到一辆独轮车上,一
个人推着往乡上送。掉屁股推了十五里,弄了一头的汗。打听着推进乡公所,见人
就说:“大爷,我把田赋送来了。”

    可人家都翻白眼不理他。最后祖上上茅房遇见个系围裙的人,蹲在那里拉屎,
认出是上次到申村发脾气的公差,一阵高兴,伏下身子说:

    “大爷,我来了。”

    那人仰脸认半天,才认出祖上,用砖头蛋子指着屁股:“你来干吗?”

    祖上说:“今天是八月十五!”

    那人提裤子出了茅房,碰到茅房口一车子粮食,奇怪地问:“咦,你怎么把粮
食推来了?”

    祖上答:“大爷,你不是说八月十五以前嘛!”

    那人拍脑袋想了过来,摇头叹气:“唉,唉,你不会当村长!”接着掉屁股跑
向伙房,“我馍锅还在火上坐着!”祖上这才知道他是一个伙夫。

    以后又经过几次这样的事。第二年夏秋两季,都是祖上一个人推独轮车去送田
赋。伙夫见他就说:

    “唉,唉,你不会当村长!”

    祖上委屈地说:“大爷,我本来就不会当村长,都是你指派了我!”

    伙夫说:“不是那个不会当,只是这推独轮车的事,是村丁干的!”

    接着一边在案子上揉面,一边比葫芦画瓢给他讲了些为官之道。

    三年以后,祖上村长会当了。行动举止,有了些村长的意思。这期间他见过一
些世面,到乡上开过几次会,听乡长周乡绅说过一回话,又与别的村长学习学习,
于是会当了。

    祖上做的第一件事,是在村里找了一个村丁,让他替自己推独轮车。这村丁姓
路,是个刚迁来的外地户,听说村长让他当村丁,也很乐意。以后再逢夏秋两季,
到乡里送回赋,独轮车便由路村丁推着,祖上在一边空手,拿草帽扇风。路上祖上
问:

    “车子不重吧小路?”

    小路掉屁股推车,弄了一头汗,但仍挣着脖子说:“不重不重,一车粮食,可
不能说重!”

    村里出现案子,祖上不再东奔西跑,断案弄了个案桌,设在村西一间破庙里,
祖上坐在案桌后,让村丁传人。路村丁用洋铁皮砸了一个直筒喇叭,站在村西土庙
前减人,也觉得挺神气。参照外村的规矩,断案祖上请各姓族长来作陪;再让原告
被告出些白面,让路村丁烙几斤发面热饼,与族长们吃了热饼再说理。断案不再叫
原告被告的小名,一律呼大号,张三李四地叫着,很像个样子。祖上一吃完热饼,
小路便喊:

    “张三李四到齐,各姓族长到齐,请村长断案!”

    祖上便断案。据说祖上断案之前,爱先瞪大眼睛看原告被告一阵,看够才说:
一说罢!”

    张三李四便开始陈述。

    据说祖上听陈述时的表情很有意思,嘴里老是“咝咝”地吸气,脸红得像萝卜。
断偷盗案,看他那着急劲儿,像是他偷了东西。他听完陈述,不再管原告被告,谁
先掉泪谁有理。再就是讨厌争辩,双方一争辩,祖上就气:“你们争吧,你们争吧,
你们都有理,就我没理!”气呼呼站起就要走。害得双方赶忙拉住他,听他说理。

    自此以后,村里出现争地边、争房产、争桑柳趟子、兄弟分家不均、婆媳斗殴
等一干杂事,都来“经官”,找祖上说理。村西土庙里,每三天升起一股炊烟,是
路村丁在烙发面热饼。吃过热饼,就该祖上吸气、涨脸。吸完涨完,最后判定:

    “张三有理,李四认罚!”

    或:“李四有理,张三出粮!”

    事情便结束了。

    这时村里发生了一件男女私情案。在桑柳趟子里,金家的汉子,按住了王家的
老婆。村里一阵铁皮喇叭响,让祖上断案。祖上没断过这东西,吃罢热饼,坐在案
桌后,看着案桌前两个反绑的男女,嘴里不断“咝咝”地吸气,脸涨得像猪肝,不
住地说:

    “好,好,吃饱了饭,你们就做精!说罢!”

    还没等双方说,祖上又生了气:“说不说,遇上这类败兴事,先得每人罚你们
十斗红高粱!”

    双方大叫冤屈,祖上马上站起:“你们有理,你们有理,就我没理!”气呼呼
站起就要走。走了一半又回来,说:

    “怨咱没本事,问不下这案儿!咱问不下,可以把人解到县上司法科!”

    路村丁一听这话,马上站起,上前就要解人,嘴里说:“对,对,解到县上司
法科!”

    这下将一对男女镇住,不敢再分辩,低头认罚。

    以后又出过几件类似的事。不是张家捉住了孤老,就是李家出现了破鞋。这时
村子扩大不少,人多姓杂,就乱来。都来找祖上说理。祖上哪能天天容忍这个?便
通过铁皮喇叭传人,召集族长们开会,烙热饼,想根治男女的主意。族长们吃过热
饼,却没想出主意。都说:

    “日娘这咋整!”

    “又不能天天看住他(她)!”

    最后还是路村丁想出一个主意,说以后再遇上这类败兴事,除了罚高粱,还可
以实行“封井”制度:即对捉住的男女,实行封井,七天之内不准他们上井担水。
祖上一听这主意很高兴,说:

    “好,好,这主意好,他给咱们做精,咱给他们封井,渴死他们!”

    自此以后,村里再捉住男女,除了罚高粱,马上实行封井。路村丁在井旁守着,
不许这些人家担水。弄得男女们舒坦一时,唇干舌燥七天,丢人打家伙,十分可怜。
还连累了双方家属。果然,自“封井”以后,村里男女规矩许多。

    再有一点讨厌的是,村里不断发生盗窃案。不是张家的猪丢了,就是李家的鸡
丢了。弄得祖上很心烦。受“封井”制度的启发,祖上又发明了“染头”制度:即
在村中所有猎狗头上,按张三李四不同的户头,染上不同的颜色。然后召开族长们
开会,吃热饼,宣布执行。这下分明了,张三的猪狗是张三的,李四的猪狗是李四
的:花花绿绿的猪狗在街上走,果然秩序井然,不易丢。大家对猪狗放心,祖上也
很高兴。祖上在街上走,一见到猪狗就说:“看你们再乱!”

    在祖上当村长的二十三年中,赖着“封井”和“染头”制度,据说申村秩序还
可以。路村丁的洋铁皮喇叭,响的次数越来越少。虽然又用公款添置了一把小钹,
除了土匪来了拍一阵,平常都让它闲着。祖上很满意。据说路村丁有些不满意,常
跟人说:

    “日他娘,又是半月没吃热面饼了!”

    祖上再到乡公所开会,伙夫捉住他的手说:“老申,我早说当村长不难,看学
会了不是!”

    乡长周乡绅还夸过祖上一次,说他会当村长。

    这时祖上背着手在村里走,也开始心平气和。大家纷纷点着自己的饭碗说:

    “村长,这儿吃罢!”

    “村长,我这儿先偏了!”

    祖上也心平气和地摆摆手:“吃吧吃吧!”

    偶尔村里发生些案子,拍小钹让祖上断案。祖上吃过热饼,坐在案桌后,也稳
重大方许多,听陈述时,嘴里不再“咝咝”地吸气,脸也不再涨红:该青青,该白
白,就是不红。听后果断判决:

    “张三有理,李四认罚!”

    或:“李四有理,张三出粮!”

    事情就结束了。

    村里逢上红白喜事,都要将祖上请去坐首席。祖上坐了首席,红白喜事才开始。
祖上爱吃臭鸡蛋,大家都在席上摆上两个,让祖上吃。弄得村里人腌蛋都抱着瓮子
摇,好摇烂两个让它臭,以备不时之用。这成了申村一个风俗。时到如今,村里谁
家遇上红白喜事,都得准备两个臭鸡蛋,摆在席上。吃不吃,是个摆设。我每当看
到臭鸡蛋,就想起了姥娘家祖上。

                                   二

    民国二十年,祖上死了。享年七十五岁,村长当了二十三年。发丧时,据说棺
材弄得不怎么样,槐木的;但场面比较隆重。这时村子已发展到二百多口人,村里
大人小孩都来送烧纸。包括以前被祖上罚过高粱的、封过井的、染过猪狗的人家。
棺材启动,许多娘们小孩还哭了。这期间村里又发生几起日常案件,祖上一死,没
人给他们断案,害得大家有冤无处申,有理无处说,觉得像天塌一般,于是伤心。
好在祖上临死时指定我姥爷继任村长,大家才略略放心。于是待七七丧事过后,姥
爷脱下孝衣,便接替祖上到村西土庙里断案。不巧这时路村丁也害伤寒死去,村丁
就换成了小路。传人仍用铁皮喇叭与小钹。小路嗓子比他爹脆。

    姥爷这人我见过一面,可惜记不得了。他一九五八年去世,当时我仅八个月。
据说他老人家临死前的最大愿望,是想将我光着身子丢到他被窝里。姥娘在一旁说:
“丢什么丢,你身上恁腌臢!”

    姥爷说:“那让我摸一摸他吧!”

    于是母亲上前,让他摸了摸我。

    据母亲说,姥爷这人很和善,瘦,长一撮山羊胡子,一辈子没别的嗜好,就是
爱吃肉。一年冬天,王家杀了一头羊,将羊肚子埋在后岗不吃。夜里我姥爷去将羊
肚扒出,回来收拾收拾吃了。姥爷虽然和善,但据说继任村长当得还可以,赖着祖
上创下的“封井”与“染头”制度,维持着村子前进,没出什么大差。

    可姥爷的村长仅仅当了两年,就让外姓人给戗了。戗者是宋家。宋家本来是我
姥爷辈才迁来的一个外地户,一副挑子,挑了一窝孩子。可来这里落脚后;赖着男
人勤劳,起五更背筐拾粪;女人纺棉花,纺花不点油灯,点一根麻秆,四十年过后,
竟熬成一个不大不小的肉头户,拥有三头牛,两头驴,两顷地。挑担子汉子成了宋
家掌柜,农忙时还雇两个帮工。这时宋家掌柜在街上走,觉得再让一个刮盐上卖盐
的人家当村长,对他指手划脚收田赋,情理上有些说不过去。恰好这时机构改革,
村长易名,改叫保长,宋家掌柜便推了两石芝麻,送到十五里外周乡绅家,回来带
回一纸文书,在村西土庙里一宣布,姥爷的村长就没了,宋家掌柜宋遇文就成了保
长。不过村丁没变,仍是小路,改叫保丁。传人的工具仍是铁皮喇叭和小钹。

    姥爷的村长没了,闷着头生了两天气,也就算了。惟独姥爷的兄弟三姥爷性子
鲁莽,有些不服气。好端端的发面热饼,自家吃了几十年,现在改了姓字让别人吃,
心里想来想去想不过去。姥爷劝他:

    “谁家的江山也不是铁打的,上边让换人,咱有个啥办法?”

    三姥爷瞪着眼睛:“再换也轮不着他,这村可是咱爹开创的!”

    以后每逢村里再断案,铁皮喇叭一响,三姥爷便提溜个粪叉,到村西上庙前转
悠。

    宋家掌柜上任以后,倒没改祖上的规矩,仍是封井,仍是染头;断案之前,仍
让原告被告出些白面,让小路保丁烙发面热饼。发面热饼烙好以后,保长和族长还
没动手,三姥爷横着粪叉来到铁鏊前,先拎起一张往嘴里送。保长宋家掌柜看着三
姥爷手中的粪叉,拉着脸不言声;别的族长也不言声。纷纷说:

    “断案断案。”

    只是这热饼是按人头数烙的,三姥爷吃了一份,就苦了小路保丁。

    以后每逢夏秋两季,该收田赋,小路保丁奉命到各家收赋。轮到申家门上,三
姥爷又提溜个粪叉在门口等着。还没等小路保丁开口,三姥爷例说:

    “小路,你和你爹,以前可都是吃申家饭的!”

    小路保丁的脸马上赤红,喃喃着说:“三爷,你别对我出毒气,宋家掌柜让收,
我有个啥办法?”

    三姥爷顿着手中的粪叉说:“我×宋家掌柜他妈!他就没想一想,这保长怎么
该轮上他!”

    这话后来传到宋家掌柜耳朵里。宋家掌柜也有几个狼腰虎背的弟兄,都磨拳擦
掌要找三姥爷算账,宋家掌柜摆摆手:“忍住,忍住。”

    这时发生了“高粱叶”事件。宋家种了一百亩高粱,这年好雨水,高粱叶子长
得像大刀一样肥。高粱叶子用途很广,可以织蓑衣,可以拧草墩,可以搭房顶。刷
高粱叶子并不影响高粱的生长。一到七月出头,大家都刷高粱叶子。为了自己把叶
子刷完不让别人刷,宋家掌柜派了他的三弟看守。可惜老三是个聋子,一百亩高粱,
他站在这头,别人钻到另一头刷叶子,他一点听不见。十天下来,高粱叶子被人刷
去大半,宋家掌柜很生气。这天,三姥爷序列中的孬舅(届年十五岁),和村中一
帮顽童,又到宋家高粱地刷叶子。可惜这天宋家老三病了,换了老四看守。老四不
聋。孬舅与顽童们刷着刷着,就被老四给抓住了。老四将顽童们手中的筐一集合,
将孬舅一干人带到村西土庙里,命令小路保丁:

    “去打小钹,去用喇叭喊人,抓住贼了,让保长断案发落!”

    小路保丁不敢怠慢,忙打小钹,传人,集合了保长和族长,发落贼人。

    这时宋家掌柜坐在案桌后,一反平时的温和,铁青着脸,瞪着眼,指挥小路保
丁:

    “把草筐都给我剁了,让这些贼羔子们面向南墙跪着!”

    于是,草筐被剁了,孬舅一干人被捺到土墙前跪着。

    这时三姥爷正在家收拾牛套,听到消息,提溜粪叉一溜小跑就到了土庙前。到
庙前一看,见草筐被剁了,孬舅跟一溜人在那跪着,愣着眼睛来到宋家掌柜面前,
说:“老宋,你去把小孬拉起来,赔我一个草筐,咱们没事。”

    谁知宋家掌柜不服软,也愣着眼睛说:“一个贼羔子,不把手给他剁了,就算
是好的!”

    三姥爷说:“你剁,你剁,我拉都不拉!”

    这时其他几个族长打圆场:“老三,算了,算了。”

    有的说:“保长,算了算了。”

    谁知这时宋家掌柜说:“高粱叶子事小,偷盗事大,不能坏了村里规矩!不能
什么人都来庙里撒野!那以后村里还过不过了?我非让这些贼羔子们跪到星星出来,
每人再罚他们五斗高粱!”

    三姥爷握着粪叉说:“好,好,断得好老宋,你就让他跪吧,你就罚吧!”

    然后不再跟宋家掌柜争吵,提溜着粪叉回去了。

    “高粱叶”事件过去了两个月。该收高粱了。大家都把这件事忘记了。宋家弟
兄们都很高兴,对宋家掌柜说:“这下可把申家的威风给治了!”

    宋家掌柜也握着手中一根廉价的文明棍说:“看谁能把谁的鸡巴揪下来!”

    村中百姓也都觉得申家服了软,宋家胜利了,宋家掌柜的地位稳固了。宋家掌
柜手握文明棍,穿着月蓝大褂从街上走过,人们纷纷点着自己的碗说:

    “保长,这儿吃吧!”

    “保长,我这先偏了!”

    宋家掌柜也不在意地摆手:“吃罢吃罢。”

    该到集上卖高粱了。这时突然发生了一件事,宋家老四在卖高粱从集上回来的
路上,突然被土匪绑架了。这一天没有月亮,老四高粱没有卖完,也回来得晚些。
这时节地面上有些不大安稳,土匪丛生。到底是哪一部分土匪绑的,给老四弄到什
么地方去了,一时也弄不清楚。宋家一下子乱了。纷纷派人出去打听。村里也乱了,
跟着惶惶不可终日。过了有三天,宋家老四托人捎回一个口信,说赶紧送到大荒坡
五十石小米,换他的性命;他在土匪窝里可是受罪了,抬杠子,灌凉水,那罪受得
不用提了;千万别告官,一告官这边就把票给撕了。宋家掌柜一下蔫了。村前村后
的转,文明棍也不提了,月蓝大褂也不穿了。到了第二天,只好变卖些家产,折成
五十石小米,送到了大荒坡,换回了老四。老四被抬回来,已经不成人样子了,身
上的皮肉没一处不烂,话也不会说了。宋家掌柜忙着再变卖些家产给老四看伤,一
时保长也顾不上当了,村里的案子也顾不上问了。村里马上大乱。

    这时有人传说,绑架案的主谋是我三姥爷,变卖了家中一头小草驴,托土匪干
的。麻烦在于这种事情无法找土匪调查,谁也不好说到底是谁干的。三姥爷在街上
走,反正昂首挺胸的。村民们揣测形势,又觉得宋家掌柜的地位还不太稳固,中家
也不大好惹。这时见三姥爷在街上走,大家又纷纷点着饭碗招呼:

    “老三,这儿吃吧!”

    “老三,我这先偏了!”

    三姥爷昂首挺胸的,正眼也不看人家:“偏什么偏,咱早鸡巴吃了!都以为靠
上硬主儿了?都以为咱这些爷们是吃素的了!”

    闹得人家挺尴尬。最后为了免招是非,大家不约而同地改掉端碗到门口吃饭的
习惯,纷纷躲在家吃。一到吃饭时间,一街筒子没人。

    宋家老四的病终于好了。宋家弟兄几个缓过气来,纷纷提出要找三姥爷报仇。
宋家掌柜拦住:

    “忍住,忍住,你又没抓住人家的手,凭什么找人家?”

    这事情就这样过去了。宋家掌柜又开始当他的保长,又让小路保丁打小钹,用
铁皮喇叭传人,到村西土庙里断案。村里又恢复了正常秩序。一到断案,三姥爷又
提溜着粪叉到那转悠。这粪叉大大影响了断案的情绪。

    重阳节到了。大家都走亲戚。申家与十里外的八里庄有桩亲戚,分到三姥爷门
下,该他走动。恰好三姥爷的一头小公牛得了伤寒,八里庄有个中医捎带会看些兽
医,于是三姥爷牵着这头小公牛去串亲。胳膊上扌汇着一个芭斗,芭斗里装十几个
串亲馒头。路上路过一片桑柳趟子,旁边是一片接一片的麻林。正走着,趟子里响
起“哗哗”的倒伏声。三姥爷突然想起什么,拔腿就跑,这时背后响起枪声。一枪
打在三姥爷的膀头上,血“突突”地往外冒。三姥爷仍是飞跑。又一枪打来,小公
牛倒下了,三姥爷窜到一片麻地里,捡了一条性命。那么胆大鲁莽的汉子,被这枪
声吓稀了。逃回家,膀头不住地流血,人还索索地抖,不知道捂伤口。

    事后传言,枪手是宋家掌柜花了十块大洋雇的。据说枪手回来以后,还遭了宋
家掌柜的埋怨:桑柳趟子离路那么近,怎么还瞄不准?于是又收回五块大洋。不过
一枪打伤也算不错,宋家掌柜还是安静了一阵子。三姥爷在家养了三个月伤,三个
月宋家断案,没有人再提溜粪叉在土庙前转悠。

    三个月后,三姥爷的枪伤痊愈,又开始在大街上走动。不过村人们没敢问他的
枪伤,都是说:

    “三爷出来了?”又纷纷躲在家吃饭。

    不过三姥爷伤好以后,安分守己许多,不再提溜着粪叉到上庙前走动,就蹲在
家门口晒太阳,一天一天的不动。大家以为三姥爷老实了,大局已定了,又纷纷端
出了饭碗,见宋家掌柜又让饭打招呼。谁知一个月后,才知道三姥爷悄悄将他十五
岁的儿子(即孬舅),送到一个土匪门下磕头当了干儿。这个土匪叫李小孩,组织
了一个游击队,下分长枪队和短枪队。他这支队伍一般不骚扰民众,但遇到不顺心
时候,也六亲不认。他地盘划得很明确,方圆五十里,算他的治下,别的土匪来了
他打土匪,日本来了他打日本,中央军来了他打中央军,八路军来了他打八路军。
人不来他也不打。他抓人不优待俘虏,一律活埋:挖一个与人身高矮胖瘦相同的深
坑,头冲下往里一放,也不埋土,拍拍屁股就走了。孬舅在那给李小孩当勤务兵。
勤务兵当了有仁月,回来了,身背盒子炮,后面带几个背长枪的人。这天宋家掌柜
正在村西土庙里问案,刚吃罢热饼,双手托着头在听双方陈述。忽然看见孬舅和几
个人背着枪远远走来,知道事情不妙,顾不上再问案儿,站起就要跑。但已经来不
及了,刚绕过土庙,就被孬舅撵上捉住了。光天化日下,宋家掌柜被剥了衣服,赤
条条反绑着,押到了村后土岗上。宋家掌柜虽有几个弟兄,但见了李小孩的队伍,
磕头捣蒜还来不及,哪里敢吱声?

    就这样,村后土岗上,三姥爷托胳膊在那坐着,宋家掌柜在一边跪着,李小孩
的几个人在谈笑抽烟,小路保丁在挖坑。坑挖好,三姥爷说:

    “保长,请吧。”

    宋家掌柜一开始还充硬汉,对小路保丁说:“坑挖深一点,免得窝着。”现在
真见了深坑,屁股窜了稀,跪着挪到三姥爷面前说:

    “老三,饶了我吧,我不该当这个保长!”

    三姥爷说:“怎么不该当,当吧,这不当得好好的。”

    宋家掌柜说:“我不该当这个保长,放了我吧。”

    三姥爷爽快地说:“小孬,给保长松绑!”

    孬舅上前给宋家掌柜解了绳子。宋家掌柜在地上又磕了个头,爬起来就走。这
时三姥爷从孬舅手中拿过枪,对准来家掌柜的光身子就放,可惜他没使过枪,一枪
打去,没有打中,打得宋家掌柜屁股后冒烟。宋家掌柜一听枪声,飞也似地跑,眼
看要钻进一片桑柳趟子里,三姥爷着急地拍大腿:“完了,完了。”

    这时旁边“砰”地响了一枪,宋家掌柜应声栽倒。三姥爷扭头,枪手们仍在谈
笑抽烟,竟弄不清枪到底是谁放的。三姥爷抹抹一头的汗,跑上去看宋家掌柜的身
子。宋家掌柜还弓着身子在那里倒气。三姥爷说:

    “保长,活不过来了!”

    宋家掌柜想了想,是活不过来了,又倒了一口气,撅着屁股死去。

    这公开杀人的案子,被宋家掌柜的兄弟告到了乡长周乡绅那里。周乡绅一听光
天化日下杀了保长,十分恼火,立马要办三姥爷。但后来一打听,三姥爷他小儿在
李小孩队伍里当勤务兵,马上泄了气,偃旗息鼓,不再提此事。村里人吃饭又闭了
门。

    三天以后,三姥爷推了两石芝麻,来到周乡绅家,说:

    “大爷,村里没了保长。”

    周乡绅连连摆手:“芝麻推回去,芝麻推回去,你那个申村,实在是一群乌合
之众。几十年了,还不服教化。算了,算了,这个村不设保长,让它乱吧,看它到
底能乱到哪里去!”

    自此以后,申村不再设保长,只留一个小路保丁负责收田赋。村里没了头人,
村中秩序马上大乱。井不封了,高粱不罚了,猪狗不再染头,一切都乱了。民众们
有冤无处申,有理无处说,到处成了孤老、破鞋、盗贼与响马的世界。恰巧又飞来
一阵蝗虫,遮天蔽日的,将庄稼吃光,又来吃人。三姥爷也在这一年被蝗虫吃了。

                                   三

    解放军来了。解放了。乡里周乡绅被拉出去枪毙了。申村村里开始划成份。宋
家成了地主。宋家掌柜虽然死了,但还留下子孙和兄弟。我姥娘家一辈子刮盐土卖
盐为生,划成了贫农。虽然祖上当过一段伪村长,但当时断案清楚,民愤也不大。
何况地主伪保长宋家掌柜是我三姥爷打死的。这时三姥爷序列中的孬舅,成了一名
解放军战士。他虽当过一段土匪,在李小孩身边当勤务兵,但解放军一来,李小孩
就被打死了,孬舅与一干人投了降,于是成了解放军。当了两年解放军,复员回乡,
又和其他人一样在村里行走。

    这时村里的头人改叫支书,是一个以前名不见经传的孙姓汉子。他低矮,狮子
头,头发与眉毛接着,但支书当的时间并不短,一口气当了十六年。我八岁那年,
有幸与这位支书一块到十里之外一个村庄吊过丧。死者与申、孙两家都有些拐弯亲
戚,于是搭伴同行。他担了一个大挑子,里面装十几个黑碗,黑碗里有些杂菜;我
担一个小挑子,里面就二三十个馒头。记得那天刚下过雨,路很湿润,和老孙一前
一后,走得挺有意思。老孙这人没有架子,路上问我:

    “咱们到那哭不哭?”

    我说:“人家人都死了,怎么不哭?”

    他说:“就是怕到那一见阵仗,哭不出来。”

    后来到了棺材前,见死者闭眼闭嘴的,躺在一条月蓝被子上,我哭了,老孙也
哭了。哭后,上坟,吃饭,我和老孙就回来了。我对这次吊丧比较满意。因为我们
哭的时候,旁边执事一声长喊:

    “申村的俩客奠啦——”

    威风凛凛,所有的孝子都白花花伏了一地跟我们哭。但听说老孙对这次吊丧有
些不满意,对旁人说:

    “菜做得太不像话,肉皮上还有几根猪毛!”

    老孙是我舅舅那辈才从外地迁来的,解放前一家子要饭为生。据说,他当初怎
么也没想到自己会成为申村的头人。可巧土改工作队下乡,一个姓章的工作员派到
他家吃饭。吃饭也吃不到哪儿去,要饭的人家,无非是红薯轱辘蘸盐水。蘸盐水吃
罢轱辘,章工作员启发他积极斗地主,后来就发展他入党。虽然在分东西时多拿回
家一个土瓮,但经批评教育又送了回去,于是开会,章工作员选他当了支书。他当
时还哭丧着脸向章工作员摊手:

    “工作员,我就会要饭,可没当过支书!”

    章工作员还批评他:“你没当过支书,你们村谁当过支书?正是因为要饭,才
让你当支书;要饭的当支书,以后大家才不要饭!”

    就这样,老孙成了支书,”开始领着三百多口子人干这干那,开始领着大家进
互助组、合作社、人民公社。大家见他,一开始喊“老孙”,后来喊“支书”。老
孙一开始听人喊“支书”,身上还有些不自在,渐渐就习惯了,任人喊。不过老孙
以前要饭要惯了,当支书以后,仍改不了游击习气。他一当支书,村里不能开会,
一开会,他头天晚上就睡不着,围着村子转圈,像得了夜游症。共产党会又多,弄
得老孙挺苦,整夜整夜地不睡,两眼挂满了血丝。

    村里开会,老孙讲话。老孙坐不住,浑身像爬满了蛇咬,起来坐下,坐下起来,
头点屁股撅的,重来重去就那两句话:

    “章书记说了,不让搞单干,让搞互助组!”

    “章书记说了,不让搞互助组,让搞合作社!”

    “章书记说了,不让搞合作社,让搞人民公社!”

    虽然互助组、合作社、人民公社大家都搞了,但对老孙的评价并不高,说他站
没站相、坐没坐相,没个支书的样子,“讲话头点屁股撅的,坐都坐不住,没个支
书的样子!”

    头人一没样子,就压不住台,村里就乱。孤老、破鞋、盗贼,本来解放时被解
放军打了下去,现在又随着互助组、合作社、人民公社发展起来。村子一乱,工作
就不好搞,每次老孙到公社开会,申村的工作都评个倒数第一。章书记批评老孙,
说他工作做得不深不透:

    “老孙啊老孙,你真是就会要饭,不会当支书!”

    老孙红着脸说:“章书记,咱可哪样工作都没拉下!”

    章书记摇摇头说:“以后多努力吧!”

    这时村里的村丁仍是小路。小路解放前虽然当过伪保丁,但因为成份划的是贫
农,业务又熟悉,民愤也不大,老孙又让他当村丁。不过这时不叫村丁,改叫村务
员。洋铁皮喇叭和小钹不用了,新换了一架铜锣。每当老孙从公社开会回来,小路
村务员就打着铜锣从街上穿过:“开会啦,开会啦,吃过饭到村西土庙里开会啦!”

    一到开会,就该老孙当夜游神和头点屁股撅,所以老孙常对小路发脾气:

    “敲一趟够了,敲来敲去地喊,你娘死了?”

    小路委屈地说:。“一会儿人不齐,你又该埋怨我!”

    老孙双手相互抓着,不再理人。

    除了开会,老孙还有另一项任务,就是仍得给村里三百多口人断案。兄弟斗殴、
婆媳吵架、孤老、破鞋、盗贼等一干杂事,都来找老孙说理。这比开会搞互助组还
让老孙作难。老孙常在村西土庙里的案桌后抓手:

    “娘啊,这村怎么这么难弄!”

    而且案子不经他断还好,一经他断,越断越糊涂,弄不清老二老三倒底谁有理,
都挺委屈。老二老三说:

    “鸡巴老孙,应名当了支书,连案都断不清!”

    村里越发乱。老孙很生气。后来听了小路村务员的建议,在村里重新恢复祖上
当村长时的“封井”和“染头”制度。果然,祖上的法宝能够治国,村里男女猪狗
规矩许多。案件发生率下降。老孙喜欢得双手乱抓:“早该‘封井’和‘染头’!”

    公社章书记下乡检查工作,看到村里红红绿绿的猪狗,奇怪地问:“搞啥样名
堂!”

    这时老孙倒机灵,答出一句:“这叫村民自治!”

    弄得章书记也笑了:“好,好,村民自治!”

    转眼到了一九五九年。这天老孙又从公社开会回来,让小路打锣,一干人集合,
老孙站在桌子上说:

    “章书记说了,让合大伙,大家在一个锅里吃!”

    会开完,开始收粮食,收锅。但这项工作老孙又落到了别的村后边,粮食、锅
收得不彻底。本来村里只让冒一股烟儿,申村夜里还有人冒烟儿。弄得章书记很不
满意,在大会上批评:

    “有的村白天冒一股烟儿,夜里个别还冒烟儿!”

    又对老孙说:“你不顶事,你不顶事!”

    为了灭烟儿,章书记启用了当过土匪和解放军的我孬舅,选他进入领导班子,
当了个治安员。孬舅这人头很小,但眼睛特亮,一激动爱咳嗽吹气。他咳嗽着对章
书记说:“章书记,放心吧,三天以后,让他谁也不冒烟儿!”

    为了灭烟儿,他带着小路村务员,成夜成夜不睡,看谁家屋顶冒烟。谁家一冒
烟,他们就跑上去挖粮食。挖不出粮食,就把人带到村西土庙里吊起来,一吊就吊
出了粮食。孬舅六亲不认,我二姥爷家冒烟儿,他把二姥爷也吊了起来。二姥爷在
梁上说:

    “小孬,放下我,小时候我让你吃过小枣!”

    孬舅倒吊着大枪,指着二姥爷说:“就是因为吃过小枣,才吊你,不然照我过
去的脾气,挖个坑埋了你!”

    申村从此不再乱冒烟儿。孬舅受到章书记表扬,成了积极分子。孬舅也很激动,
倒背着枪在村里走来走去,见人就吹气。一到开饭时间,一家一个人在村西土庙前
排队领饭。孬舅便去维持秩序,推推那个拥拥这个:

    “不要挤,不要挤,吃个饭,像抢孝帽子!”

    大家对他比对老孙还害怕,领到瓢里饭,见他都让:

    “孬叔,这儿吃吧!”

    “孬叔,我这先偏了!”

    孬舅吹着气不理人。有时也说:“吃吧吃吧。”

    大锅饭一开始还可以。有干有稀,有汤有水,比各家开小灶吃得还好。各家开
小灶舍不得吃,大家一块吃饭,才舍得吃。弄得大家挺满意。

    “这倒不用做饭了!”大家说。

    后来不行了。村里发大水,冲得锅里的汤水越来越稀。那时我姥娘在大伙上当
炊事员,说三百多口子人,一顿饭才下七斤豆面,饿得大家不行。姥娘一说起七斤
豆面就说:“现在过的可不能算赖!”

    或:“不赖,不赖,就这就不赖!”

    我二姥爷就是这一年给饿死的。二姥爷是条二百多斤重的胖汉。听我姥娘说,
他十七岁到十二里外延屯一家地主去扛长工,主家门了一锅小米饭给他吃。二姥爷
一气吃了十二海碗。主家拍着他的肩膀说:

    “留下吧,留下吧,能吃就能干!”

    但到了一九六○年,二姥爷挪着浮肿的双腿来到伙上,对我姥娘说:“嫂子,
实在受不了啦!现在想扛长工也找不到主儿啊!”

    我姥娘偷偷塞到他手里一蛋子生面,他马上含到嘴里就化了。当天晚上,他吊
死在后园子里一棵楝树上。听卸尸首的人讲,身子已经很轻了。一九六○年饿死的
人多,吊死的人少,申村就二姥爷一个。

    孬舅托章书记的福,当了治安员,这一年没有饿死。开饭之前,他背着大枪来
到伙房,下到锅里乱捞,捞些豆掺吃吃。或者弄些豆面,自己拍成铜钱大的生面饼,
放到口袋里,背条大枪在街上走,时不时掏出一个扔到嘴里吃。看到有人眼来眼去,
他还生气:

    “拍两个生面小豆饼吃吃,就眼来眼去啦!咱还当这个鸡巴干部干什么!”

    不过孬舅也有一个好处,他吃就是一个人吃,不捎带家属,不让孬妗和一帮孩
子吃。孬妗和孩子们饿得不会动,他也不让他们吃。大家反倒说孬舅这人不错:
“吃吧也就一个人吃,老婆孩子不吃。”

    一次孬舅倒是掏出一个豆面小饼。递给支书老孙吃。老孙胆子小,抓挠着双手
说:

    “大家都饿死了,咱们还吃豆面小饼,多不好。”

    孬舅马上将豆面小饼收回去:“你不吃拉倒。你不吃豆面小饼,他就不饿死了?”

    老孙马上说:“那让我吃一个吧。”

    于是孬舅让他吃了一个。据说小路村务员也吃过一个。有次孬舅看我(当时三
岁)饿得不行,蹲在南墙跟,头耷拉着像只小瘟鸡似的,还掏出一个让我吃。我永
远说孬舅这人不错,大灾大难之年,让我吃过一个豆面小饼。据说孬舅还让别人吃
过,让村里的媳妇吃,谁跟他睡觉他让谁吃。大家争着与他睡觉。后来孬舅又不让
媳妇吃,让闺女吃,一个豆面小饼一个闺女。但搞不明白的是,他一个也不让孬妗
和孩子们吃。孬妗饿得两腿不会走,他也不让她吃。

    这年申村社会秩序不错,没有发生什么案件,没人找老孙和孬舅到村西土庙前
断官司。封井不封井,染头不染头,大家都很守规矩。

    后来村里终于停伙。老孙叫小路打锣,集合一干人说:“村里没豆面了,开不
了伙了,大家说,怎么办吧!”

    大家想想说:“还能怎么办?开不了伙,咱们就要饭呗!“

    于是大家四处奔散着要饭。倒是在要饭上,谁去哪村谁去哪村,划分得合理不
合理,引起了矛盾。只好由老孙和孬舅在村西土庙里重新设了案桌,断了断,重新
划分划分,大家才四处奔散着要饭。

    老孙是要饭出身,有经验,他等别人走完,才端着碗去要。他要饭哪村也不去,
一要就到镇上,去敲公社章书记家的门。章书记也饿得小了一圈,开门看到老孙端
个碗,不由叹气:“我说让要饭的当支书,以后可以不要饭,谁知还得要饭!”

    老孙敲着碗边就要唱曲儿,章书记慌忙说:

    “别唱了别唱了,老孙,给你一个红薯叶锅饼。”

    于是给了老孙一个红薯叶锅饼。

    孬舅这人气魄大,扔下大枪要饭,一要要到了山西,在那呆了三年。后来听说
一个小儿子叫石磙的在山上让狼吃了(那天一个人上山打柴)。到了一九六三年,
孬舅又带着剩下的一干人回来了。虽然吃了一个石磙,但孬妗又生下一个钢磙。

    回来以后,村里发生些变化。大家又都能吃饱。虽说剩下二百多口人,但大家
又开始恢复正常的繁衍生息。全村又开始到处冒烟儿。支书仍是老孙。老孙念孬舅
曾让他吃过一个豆面小饼,仍让他当治安员。村务员仍是小路。大家吃饱以后,这
时又开始生事。兄弟斗殴、婆媳吵架、孤老、破鞋、盗贼等一干杂事,又开始滋生。
村西土庙前,又重新设起了案桌。孬舅的大枪还在,不过锈成了一个铁疙瘩。孬舅
用豆油擦了擦,倒又擦出个模样。三人一商量,又开始对村子实行封井与染头制度。
孬舅又开始背着大枪在街上走。申村便也恢复了正常秩序。

                                   四

    一九六六年,申村又一次改朝换代。上边打倒刘少奇,村里让打倒老孙。打倒
老孙倒也不难,公社章书记都让打倒了,何况一个老孙。接替老孙当支书的,是金
家一个后代叫新喜。老孙这人很奇怪,支书被打倒了,倒有了些支书的样子。过去
当支书时,坐无坐相、站无站相,头点屁股撅的,没个头人的样子;现在不当头人
了,倒学会了头人派头,在街上走来走去,迈着八字步,敞着布衫,说话也英勇了,
说:

    “这个鸡巴支书,咱早不想当了!”

    当然,仍改不了双手相互乱抓的毛病。

    新喜这人三十多岁。上过中学。据说他小的时候,有过小偷小摸的习惯。五岁
那年,曾跟随我孬舅到宋家掌柜的高粱地里刷高粱叶,被捺到村西土庙前跪着,一
直跪到星星出来,还被罚了五斗高粱。解放后上学,上学放学路上,也断不了和一
帮孩子偷些瓜枣,曾被老孙审问过。但他成人以后,表现比较好,不偷东西,做好
事,半夜下田砍高粱,背到队里打麦场上。第二天大家又去砍,见高粱已经集中到
场上,知道是新喜干的。新喜成了活学活用积极分子,站在村西土庙前给大家讲用。
大家都说:

    “新喜这孩子疯了似的,尽做好事。”

    惟有新喜他妈说新喜不好,说在家懒死了,尿盆三天不泼一次。大家反说他妈:

    “砍高粱累得不行,还说尿盆!”

    后来新喜讲用到公社,被新上任的书记老周看中,正好老周讨厌申村老孙的模
样,萎萎琐琐,头发与眉毛接着,哪里像个支书?便在各家安的小喇叭上一宣布,
老孙就被打倒了,支书选成了新喜。

    新喜爱穿一身学生蓝,上衣布袋里插一杆大头帽钢笔。他上任以后,清算清算
老孙的罪行(土改时多拿回家一个土瓮,合作化时偷拿回家二升芝麻,吃大伙时吃
过一个豆面小饼,四清时他四不清等),斗了他两把,撤了孬舅的治安员与小路的
村务员,另换了一班也常半夜砍高粱的人。然后就组织全村的人做好事,半夜半夜
砍高粱。我当年十岁,也被新喜一干人叫去砍高粱。一砍到三星偏西,我就困得不
行,说:

    “新喜哥,因得不行。”

    他趴到我脸上看,说:“是困得不行,拔下一根眼睫毛试试,肯定就不困了。”

    然后谁说因他就让谁拔眼睫毛,后来大家都不因了。高粱一摞一摞地堆到场上,
大家倒都挺兴奋。这年高粱大丰收,大家说:

    “多亏了新喜,申村从来没有这么红火过!”

    老孙、孬舅、小路、宋家掌柜余下的后人,这时成了五类分子。也被叫来砍高
粱。唯一不同的是,别人高粱砍完可以回打麦场睡觉,老孙一千人仍得留下继续修
桥补路。新喜对他们说:“你们可是五类分子,以前尽做孽,现在做些修桥补路的
好事吧!”

    新喜唯一不该做的,是把孬舅与宋家掌柜的后人编到了一个组。桥没修,倒发
生了冲突。孬舅一铁锨上去,打在宋家第三代孙福印头上,一个大窟窿“突突”地
往外冒血。村里一阵小喇叭响,让新喜断案。新喜看看孬舅与福印,说:

    “狗咬狗一嘴毛,都去村西土庙前坐飞机!”

    孬舅屁股朝天坐上了飞机,还有些不服气,瞪着福印说:“照我过去的脾气,
挖个坑埋了你!”

    新喜说:“嗬,你倒厉害了,我让你飞机坐到三星偏西!”

    一个星星出来,孬舅飞机就坐稀了。胳膊老在头上翘着,时间长了不是闹着玩
的。孬舅说:

    “新喜,收了飞机吧,过去咱俩一块玩过尿泥!”

    新喜说:“玩过水泥也不行,你倒厉害啦!”

    自此以后,孬舅不敢再厉害。过去那么鲁莽,当过土匪和解放军的人,不怕别
的,就怕新喜的飞机。从此老老实实修路。

    这时村里仍不断发生些兄弟斗殴、婆媳吵架、孤老、破鞋、盗贼一类案子。新
喜也有办法。他不搞染头和封井,而是一律开斗争会,坐飞机。谁当孤老破鞋盗贼
就通过小喇叭传谁,让他(她)到村西土庙前坐飞机。这比染头和封井还管用,社
会秩序马上根本好转。大家又说新喜:

    “多亏新喜,申村从来没有这么平稳过!”

    公社周书记常组织人来参观。新喜将村西土庙扒了,新盖了三间瓦房。开会或
让人坐飞机,就在瓦房前。有时新喜晚上不回去,就住在瓦房里。

    新喜支书当了两年,有了些变化。由于村里实行了砍高粱和坐飞机,村里秩序
安定,事情不多,新喜身体开始发胖,腿开始发粗。由于行动不便,他本人不再砍
高粱做好事,让别人砍,他不砍,他在三间瓦房里通过小喇叭吆喝。同时委托一个
叫恩庆(以前一块砍高粱做好事的同伙)的,选他一个副支书,让他带着大伙砍,
他再回到瓦房里睡觉。第二天尿盆也不泼,弄得瓦房里挺骚气。大家倒没说什么,
时间一长恩庆有些不满意。有一次恩庆说

    “新喜,这是办公室,别弄得太骚气!”

    新喜大怒:“不选你当个副支书,你也不说支部骚气了!”

    但自思庆说过以后,新喜倒是常常泼尿盆。有时别人去砍高粱,他也不再喊喇
叭,跟着去,不过不再下手,就站在地头看。或转悠转悠走了,随便转到哪家的后
园子里,搞些瓜果梨桃吃。不过这时他不像小时候偷着吃,吃后都告诉人家:

    “老二老三,今天吃了你一些瓜果。”

    老二老三倒说:“吃吧吃吧,些个瓜果,吃不得了?”

    以后老二老三再找新喜办事,新喜也痛快给办,不说别的。大家反倒说新喜仁
义:

    “新喜仁义,不是白眼狼,吃吧也就一些瓜果!”

    以后大家都欢迎他去吃。不到谁家后园子里,这家还不高兴新喜,以为什么地
方有了不合适。没有瓜果树的人家,赶紧栽瓜果树。连老孙孬舅小路宋家后代一干
五类分子,每到该摘瓜果梨桃,都主动送一些给新喜,新喜也不说看起谁看不起谁,
一律收下,说:“我这人从小养成的毛病,爱吃些瓜果!”

    弄得大家皆大欢喜。

    公社周书记仍不断下来检查工作。周书记一来,新喜就打扫打扫三间瓦房,弄
得不骚气,然后陪周书记在那里坐,给他汇报工作,然后一块吃小鸡。周书记这人
抓工作挺有魄力,当干部没有干部架子,见谁都跳下自行车说话,就是爱吃些小鸡。
最后捎带上新喜也爱吃小鸡。这时村里的村务员换成新喜一个本家侄子叫三筐。周
书记一来,三筐就去瓦房里收拾小鸡。三筐很会整治鸡,小公鸡一刀抹死,开水里
一过,一把捋到头,鸡就成了光的;然后剁巴剁巴,搁些大料、胡椒、盐、辣子,
两个小时下来,新喜工作汇报完了,鸡也炖烂了。

    “吃吧吃吧。”新喜让着。

    周书记也爽快,说:“吃!”但停一下筷子又说:

    “不过新喜,这鸡你得交钱!”

    新喜也爽快:“交!吃!”

    吃过以后,新喜就拿着钱去找小公鸡的主人:“老二老三,这是小公鸡钱!”

    老二老三一脸不高兴:“新喜,一只小公鸡还吃不得了?以后还找不着你了?”

    新喜只好将钱收起:“好,以后再说,吃!”

    渐渐吃小鸡吃顺了嘴,周书记不来时,新喜自个儿也吃,也将村务员三筐叫去
收拾鸡。一次三懂不在,新喜只好将修桥的小路叫来。可小路只会烙饼,不会收拾
鸡,炖得满锅鸡毛。鸡还没炖熟,新喜就将他踢了一脚,撵他出去。晚上三筐回来,
又重新炖了一只。有时新喜也将恩庆叫去吃鸡。可恩庆从小不吃羊肉不吃鸡,也就
是在一旁于看着,还老催:

    “快些快些,一只鸡再吃不完!”

    弄得新喜挺不高兴:“你不吃算了,骨头里的鸡油,吸出来才好吃!”

    以后再不叫恩庆吃鸡。

    一次老孙我孬舅修桥回来,路过大瓦房,新喜叫他们站住。老孙我孬舅赶忙站
住。新喜却说:

    “屋里还有半只鸡没吃完,你们去吃吧!”

    两人大喜,进去吃了,连汤儿都喝了。老孙抹着嘴对孬舅说:

    “咱们当了那么多年鸡巴干部,也没吃上一只鸡!”

    没想这话被站在院子里的新喜听见了,大声说:

    “你鸡巴没吃鸡,申村不照样让你饿死那么多人!”

    弄得老孙我孬舅赶忙站起,不再言语。

    第二天修桥时,我孬舅埋怨老孙:“你咋鸡巴说话哩!再跟你吃不到鸡!”

    新喜吃鸡吃了两年,渐渐连吃瓜果梨桃的习惯也戒了,只吃鸡。谁家还有几只
小公鸡,他心里一本账,清清楚楚。渐渐弄得街上的小公鸡见了新喜就犯愣。新喜
一见犯愣的小公鸡就生气:

    “看你那鸡巴头脑,还发愣,看不吃了你!”

    后来别家的小公鸡吃完了,就剩下思庆家的没吃。新喜三天没吃鸡,像犯了大
烟瘾,让三筐到处找鸡。三筐找了一遍回来说:

    “没了小公鸡,就剩下思庆家的!”

    新喜躺在床上说:“管他什么思庆不思庆,去抓过来吃,吃了给他钱不是!”

    三筐就去抓,抓回来就吃。弄得恩庆心里很不满意:“鸡巴新喜太不够意思,
吃鸡都吃到了我头上!当年做好事砍高粱,你也不比谁多砍到哪里去!”

    从此不再去大瓦房,也不理新喜。后来因为一件工作上的事,新喜又打了恩庆
一巴掌。恩庆大怒,指着新喜说:

    “好,新喜,你等着,这村里有你没我,有我没你!”

    然后在家里整理材料,告到县里。县里一见申村副支书告正支书,忙派工作组
下乡调查。可调查组一到公社,就被周书记拦住,说:

    “新喜这同志作风简单些,但工作也都干了。就是有一点毛病,跟我一样,爱
吃个小鸡!可诸位哪一个不吃小鸡?到我这为止,调查个鸡巴啥!”

    “是哩,是哩,周书记。”调查组连连点头,又返回县里。

    然后周书记将新喜叫到公社批评一顿:“以后吃鸡注意些!再吃撤了你!”

    新喜连连点头,对周书记感激涕零。回到村里却沿街叫骂:

    “吃个鸡巴鸡,告到县里!咱弄不了这村,咱不弄!咱不服别的,就服咱没本
事!”

    从此躺在大瓦房,不吃鸡,也不吃喝喇叭,不泼尿盆,弄得一屋骚气。村里没
了头人,开始大乱。老孙、孬舅、小路、宋家后代一帮人,倒眉开颜笑,不再去修
桥,纷纷去种他们的自留地。村里又出现一个孤老和一个盗贼。恩庆见告状不准反
倒弄乱了村子,也自觉没趣,也呆在家里不出。大家也都埋怨恩庆:

    “见人家吃个鸡,就告人家,多不是东西!现在倒好,领导人一闹不团结,村
里跟着遭殃,连五类分子都猖狂起来!”

    大家纷纷去充满骚气的大瓦房,安慰新喜。新喜见挣了面子,也就起来主持工
作。一用砍高粱和坐飞机,村里马上又风气好转。老孙孬舅一干人又开始乖乖去修
桥。

                                   五

    新喜支书当了十一年。本来支书他还可以当下去,是他自己闹坏了,让人家撤
了支书。这年公社换了书记,周书记被调走,调来了崔书记。公社通知开会。新喜
去开会,见周书记换了崔书记,心里不知哪点过不来,见人就说:

    “周书记当得好好的,调走!”

    别人不理他。他便到小饭馆灌了二两酒,有些醉醺醺的。恰好崔书记讲话,批
评了一些村子,工作做得不扎实。批评的村子中有申村。过去申村老受周书记表扬,
现在换了崔书记就批评,新喜仗着些酒胆,便站起顶了崔书记一句:

    “崔书记,我是个腌臢菜呀,没啥能耐,工作还能搞到哪儿去?”

    崔书记刚上任讲话就见有人顶嘴,心里十分恼火,又见新喜醉醺醺的,便拍起
了桌子:

    “你腌臢菜别在这腌臢!看你那醉醺醺的样子,也当不好这个支书!”

    开过会,崔书记便说:“去查查那个腌臢菜!”

    于是公社组织一个调查组,下到申村调查新喜的问题。公社书记一发话,调查
组便十分认真,挨门挨户地调查。这时恩庆来了劲,撵着调查组揭发新喜的问题。
怎么吃小鸡,怎么在支部办公室撒尿,怎么爱拔人眼睫毛,怎么爱打人耳光,调查
组的人说:

    “唉,唉,这样的人竟当支书!”

    村里人见新喜大势已去,也想起新喜不该当支书,想起对新喜的一些仇恨,老
二老三的,也背后嘀嘀咕咕向调查组揭发了一些问题,怎么吃小鸡不给钱,怎么随
便摘人家后园子里的瓜果梨桃,甚至有的老年人连新喜小时候有小偷小摸的毛病,
也给揭发上去。调查组将材料一集合,送到崔书记手里。崔书记拍着材料说:

    “看看,看看,纯粹是一个无赖嘛!老周无眼,让这样的人当了支书!不开除
他出党,算是好的!”

    于是通过小喇叭宣布,撤了新喜的支书。恩庆带头揭发新喜有功,便由副支书
升任正支书。新喜被赶下台,心里十分后悔,后悔在公社开会多说了一句话,顶了
崔书记。不过事到如今,后悔也无用,只好听完喇叭说句硬话:“咱这几年支书是
白当了,对不住大家,撤得有理!”

    正好晚上碰到另一个下台支书老孙。老孙与他打照面:“吃了新喜?”

    这时新喜没了架子,上去拉住老孙的手:“孙叔,世间的事,我算是明白了!
只是我当支书时,委屈您了,让您去修桥,担待着点吧!”

    老孙做出过来人的大度模样,抓挠着双手说:“年轻人嘛,计较还能计较到哪
里去?”

    恩庆从此当了支书。恩庆当支书以后,一改新喜当支书时的毛病,不通过小喇
叭吆喝人,不吃鸡,不撒尿,不吃瓜果梨桃,只是黑更半夜带头领人砍高粱,一热
就甩掉上衣。大家都跟他甩上衣。光膀子干活,成了申村一时的社会风尚。这年高
粱大摞大摞堆到场上,大家劳累过后,都很欣喜,说:

    “到底恩庆比新喜强,虽然当了支书,还领着大家干活,连个小鸡都不吃!”

    村里出现鸡鸣狗盗的案子,恩庆也开斗争会,坐飞机。一到开会,他挨门挨户
下通知,把个村子治理得平平安安。大家皆大欢喜,都说:

    “到底恩庆比新喜强!”

    恩庆支书当了两年,身子也开始发胖,腿开始发粗,但他锐气仍不减当年,干
事情风风火火,咋咋唬唬,地里干活仍走在最前边,一出汗就甩褂子,开会仍挨门
通知,倒是大伙这时说他:

    “支书当了两年,还没个支书的样子,动不动就甩褂子!”

    “当支书没个支书的样子,开会他挨门通知!”

    恰好这时恩庆与老婆闹矛盾,从家里搬出,住到村里三间瓦房里。

    三间瓦房里一住,恩庆逐渐有些支书的样子。夜里一个人睡觉,没人闹仗,第
二天早起容易睡过头。为了不耽误干活,他只好用新喜的办法,通过小喇叭喊人,
让别人先去砍高粱。别人砍了半晌,他才起床揉着眼去。大清早冷得很,不脱褂子。
家常便饭吃久了也想吃些腥荤,吃些瓜果梨桃。第二天早起不想泼尿盆子。但恩庆
努力克制着自己,尿盆争取两天泼一次,瓦房里也不是太骚气。嘴馋的时候,自己
跑到地里摘些野山里红吃,捉些蚂蚱蝈蝈用火烧烧吃,真不行用枪打一只野兔子吃。
正好崔书记时常下来调查工作,也喜欢吃兔子肉。所以崔书记一来,恩庆就打发村
务员八成(一个本家兄弟)去打野兔子,回来炖上。工作汇报完,兔子也炖烂了,
两个人一块吃兔子。有时野兔子打不来,只好到老二老三家借家兔子。不过家兔子
味道不如野兔子。久而久之,恩庆吃兔子吃上了痛,一天不吃兔子就浑身没力气。
不管崔书记来不来,只好让八成两天煮一只小公兔,一天吃架子,一天喝汤儿。挨
门挨户捉兔子,大家又感到新喜来了,对恩庆产生意见,说:

    “怎么思庆也成了新喜!”

    不过想想还是比新喜强:“恩庆吃吧,也就一样兔子,还分两天吃,不象新喜,
瓜果梨桃小公鸡!”

    渐渐弄得兔子见了恩庆就犯愣,不过思庆见了犯愣的兔子挺和蔼,不骂兔子。

    吃了兔子,恩庆嘴里容易发腥。为了去去腥味,恩庆就喝两口酒。喝来喝去喝
上了瘾,一天不喝酒就牙关发紧。晋家开的小卖部里,记满了支书欠的账。年终收
账,恩庆让他扛走了一只搁在瓦房里的马车轱辘子。以后大家找恩庆办事,兄弟斗
殴、婆媳吵架也好,划宅基地也好,领结婚证也好,都主动将恩庆请到家“意思意
思”,然后再说事。不过恩庆喝酒有这点好处,吃过兔子一定要渴酒,但喝酒时不
一定非吃兔子。到人家里吃饭,哪能那么讲究?腌个白菜疙瘩也能喝。渐渐这成了
一个规矩,大家断案办事之前,先得请恩庆喝酒。谁家不请,大家反倒说这家小气。
弄得恩庆老婆天天满街找恩庆,怕他多喝:

    “这个鳖孙不知又躺在了哪个鳖窝里!”

    “人家的饭好吃,酒好喝,跟人家过吧!”

    弄得主人家很尴尬,正在酒摊上坐的恩庆也很尴尬。本来思庆就与老婆有些矛
盾,不回家睡觉,这时恨恨地说:“怎么不死了你!”

    老婆便哭:“你让我怎么死?”

    恩庆说:“上头有电线,下头有机井,当中还有农药,随便你哪样,我拉都不
拉!”

    老婆“呜呜”哭着回了娘家。

    老婆回了娘家,恩庆更放开胆子喝。喝来喝去,大家反倒把人家恩庆给害了,
恩庆成了一个酒精中毒患者,像当年老孙一样,开始夜里睡不着觉,半夜半夜围着
村子乱转。

    酒能移性。这时宋家掌柜的一个后代叫美兰的女孩中学毕业(脸长了一些,但
鼻子眼还可以),恩庆派她到大队部去开扩大器,每天早晨喊人下地砍高粱。美兰
一大早去大队部放喇叭,恩庆往往连床都没起,满屋骚气。渐渐便传出思庆搞了宋
家掌柜的后代闺女。但大家又觉得反正搞的不是自己的闺女,谁也不去管,任他搞。
倒是孬舅(这年五十六岁)一次气不平,五更鸡叫掂一根粪叉到村西大瓦房里,一
脚将门踹开(连门都没有插),堵住被窝里一对男女,据说还“咕叽”“咕叽”像
小公鸡叫呢。恩庆搞的是五类分子的闺女,捉事的也是五类分子,恩庆本想开他们
的斗争会,但后来想了想,从床上扔给孬舅一根烟:

    “成了老申,回去吧!”

    第二天拿笔写个条,批给孬舅两大车青砖,让他到大队砖窑上去拉。我当时十
六岁,曾跟孬舅与他的儿子白眼赶牲口去拉过这砖。当时孬舅喜气洋洋的,对我说:
“倒不是贪图这两车砖,照我年轻时的脾气,挖个坑埋了这两个狗男女!”

    这时村里都开始反对恩庆,都叹息说:

    “原来恩庆还不如新喜,喝酒吃兔子,还搞人家闺女!人家新喜不就吃个瓜果
梨桃吗?咱倒反对,人家新喜!”

    倒是新喜不这么认为,见了恩庆说:“老弟,你支书比我干得强!”

    这时恩庆剩了一身骨头架子,说:“强也强不到哪儿去。这个鸡巴支书,不是
好干的!”

    最后有人告到县里,说恩庆一堆问题。县里派调查组到公社。公社崔书记不像
周书记,对人不包庇,说:“这龟孙整天这么舒坦?查查他去!”

    可调查组到村里一查,挨门挨户地问,老二老三地问,硬是没一个说恩庆不好
的,都说思庆清正廉洁,会当支书,什么也不吃,什么也不搞,就知道领人砍高粱,
查来查去没查出恩庆的问题。恩庆还委屈得什么似的,说什么不当这个支书,倒是
崔书记又来安慰他:“你他妈还查不得了?查查又没撤你的支书,你还拉什么硬引
再拉真撤了你!”

    恩庆这才不说什么,忙招呼村务员八成扛枪去打兔子。

    我当时在村里已是一个翩翩少年,曾在牲口场里叼着烟问老二老三:

    “二舅三舅,背后那么蝎火,怎么一见调查组就软蛋了?”

    老二老三倒瞪我一眼:“日你先人,谁告恩庆,谁就是咱申村的仇人!把思庆
撤下来,再换一个狗日的,说不定还不如恩庆哩。恩庆吧,也就喝喝酒吃吃兔子,
搞搞地主闺女,再换一个,说不定该吃咱搞咱闺女了!”

    从此大家见了恩庆,反倒一脸和气。恩庆在街上走,大家都说:

    “恩庆,这儿吃吧!”

    “恩庆,我这儿先偏了!”

    恩庆一眼一眼的血丝,不停地打呵欠:“吃吧吃吧。”

    然后骑上一辆破自行车,也不告诉人他到哪里去。有时干脆连美兰公开载上,
到集上赶集,吃烧饼,喝糊辣汤。大家都不在意。

    恩庆支书当到一九八二年,之后下台,之后患肝硬化死去。这是后话。

                                   六

    申村的现任村长是贾祥。这时村子已发展成四百多口。贾祥与我同岁,小时候
是个疙瘩头。记得在大荒坡割草,别人打架,他就会给人家看衣服;别人下河洗澡,
他也给人家看衣服。没想到成人之后有了出息,当了村长。

    贾祥的父母我也很熟。他的爹我叫留大舅,他的妈我叫留大妗。留大舅爱放屁,
一个长屁,能从村东拉到村西;留大妗说,夜里睡觉不敢给贾祥捂被头,怕呛死。
留大好眼睛半明半暗,不识东西南北,但竟通晓历史,常用镰刀捣着土,坐在红薯
地里给我们讲“伍云昭征西”。就是手脚有些毛糙。据贾祥说,一次一家人围着锅
台吃饭,吃着吃着,留大舅竟吃出一个老鼠。贾祥二十岁那年,留大舅留大妗相继
去世,留给贾祥一间破草房,一窝“咕咕”叫的老母鸡。院子里还有几棵楝树,被
贾样创倒,给父母做了棺材。然后贾样开始跟人家学木工。学会了做小板凳,做方
桌,做床,做窗棂子。干了五年木工,他背着家伙,进了一支农民建筑队,随人家
到千里之外的天津塘沽盖房。春节回来神气不少,新衣新帽不说,腰里还别着个葫
芦球似的收音机,走哪响哪。在建筑队混了两年,贾祥更加出息,葫芦似的收音机
不见了,他自己也跟甲方签订了一个合同,开始回申村招兵买马,组成一支新建筑
队。下分大工,小工,刀工,瓦工,泥工,木工,挺细。贾祥说:

    “人家是甲方,咱就是乙方!”

    村里人纷纷说:“贾祥成了乙方,贾祥成了乙方!”

    对他刮目相看。

    贾祥成了乙方,就有了乙方的样子。街上走过,过去爱袖手,现在不袖了,背
在身后;头也不疙瘩了。村里人见他都点碗:

    “贾祥,这儿吃吧!”

    “贾祥,我这先偏了!”

    贾祥背着手说:“吃罢吃罢!”

    这时贾祥洗澡,别人给他看衣服。据说贾祥的乙方开到塘沽以后,先给甲方挖
了一个晒盐池子,后盖了一溜工棚。不过这时贾祥不常在塘沽呆着,委托一个本家
叔当副乙方,领工干活,他常一个人坐火车回来种地。不过这时他的地用不着他种,
村里早有人替他种下;谁种的也不说,有点像当年新喜恩庆砍高粱做好事。贾祥也
不大追究。两年乙方下来,贾祥不再要父母留下的草房,自己挨着村西支部办公室,
一拉溜盖了七间大瓦房,瓦房上不用大梁,用了几根钢筋条子。上梁那天,大家都
去看。贾祥还花几千块钱买了一架手扶拖拉机,和老婆孩子串亲戚,就开着它去。
村里有人顺路搭车,贾祥也让搭,说:

    “从哪儿下,事先打招呼,好停机!”

    村里人都说:“看不出,贾祥这孩子有了出息,比当年宋家掌柜辽阔气!”

    这时村里没了五类分子。老孙、孬舅、宋家掌柜兄弟等一干老人,都死了。没
死的给平了反。据说老孙临死前神志已不太清醒,临死前又唱起了讨饭的曲子;孬
舅临死时恶狠狠甩下一句话:

    “照我年轻时的脾气,挖个坑埋了他!”

    把床前伺候他的人吓了一跳。但这个“他”到底指谁,谁也没猜出。

    孙、申、宋诸家留下的子弟,福印、三筐、八成、白眼之类,埋葬了老人,都
加入了贾祥的农民建筑队,去了塘沽挖晒盐池子。宋家掌柜的一个女后代美兰,过
去在支部办公室开喇叭,现在喇叭坏了,恩庆又患了肝硬化,在家无事做,也投奔
贾祥,不过没去塘沽,就在贾祥家做饭。前支书新喜这时四十多岁,还不算太老,
也加入了贾祥的建筑队去塘沽。由于他是党员,贾祥给他安排了一个监工,在工地
拿个尺子跑来跑去量土方。不过据说到塘沽还是爱吃小公鸡,一次让他买菜,他克
扣菜金,给自己买了只烧鸡,撕吃时被人发现,差点被三筐八成之类,推到晒盐池
子里。这时恩庆已患了肝硬化,仍在村里当着他的支书。

    这时村里、公社要进行机构改革公社改叫做乡,大队改叫做村,支书改村长,
地分给各家种。大家开始有些不习惯,觉得改来改去改不过口,叫起来有点解放前
的味道,不过久而久之就习惯了,说:

    “还是叫村、乡合适!”

    接着村里要改选头人。这时恩庆已到了肝硬化后期,脸黄黄的,常披一个大袄,
坐在支部办公室门前晒太阳,自己抱一个酒瓶喝酒。村里人人情太薄,地一分,没
人再请恩庆吃兔子喝酒。恩庆打野兔子又没力气,只好不吃兔子光喝酒。大喇叭坏
了,美兰不开大喇叭,也不来支部,恩庆也就搬回家住,只是晒太阳才来这里。倒
是贾祥何时从塘沽回来,见到这位黄脸支书,把他请到家里,让炊事员美兰炖只兔
子一块吃。兔子冒热气上来,美兰就红脸,恩庆只顾低头喝酒吃兔子。村里机构改
革,本来还应恩庆当村长,可贾祥觉得老让一个肝炎病人拿着公章,一年一度往他
乙方合同上盖,有点不合适,便在酒桌上对恩庆说:

    “庆叔,你岁数也不小了(这年四十八岁),身体又有病,甭操那么多心了,
真不行我来替替你,你去郑州看病!要行呢,你就对乡里说说!”

    没想到黄脸恩庆一下将兔腿摔到地上:

    “鸡巴!”

    走了。弄得贾祥挺尴尬。本来这事也就是商量商量,商量不成贾祥也不恼,仍
当他的乙方。没想到乡里出了新点子,说这次选村长要搞差额,两个选一个。村里
人一听就恼了:哪个龟孙想的这歪点子,两个选一个,自己不操心,推给了大家!
从祖上到现在,没听说两个选一个!贾祥一听这办法倒喜欢,到处对人说:“咱们
搞差额,咱们搞差额!”

    便站出来与恩庆差。差额选举本身并不复杂,大家的儿孙都是贾祥乙方的工人,
恩庆有病不说,还喝过酒吃过兔子搞过人家闺女,一差就把思庆差了下去,贾祥被
差上了。乡里看贾祥表现不错,曾捐款两千元修小学,恩庆又到了肝硬化后期,也
同意贾祥当。

    贾祥从此成了村长。盖章不用再找恩庆。贾祥当村长以前,显得在村里呆的时
间多;贾祥当村长以后,显得在塘沽呆的时间多。在村里大家仍叫他乙方;到塘沽
大家反喊他村长。恩庆村长被差下来,小脸更黄,整日无事可做,更是整日蹲在家
门口晒太阳。本来支部门口太阳更好,可他说什么不再到那里去。大家看他在家门
口晒太阳,双手捂着肝腑,反觉得他可怜说:

    “恩庆以前也给村里办过好事!”

    又觉得将贾祥选上去有些愤愤,说:

    “这回可是通过咱们的手把他弄上去的!”

    “他他妈也不在塘沽干活,倒盖了七间大瓦房,现在当了村长,又不在村里呆
着,合适全让他占了!”

    当然这话也就是背后说说,见了贾祥仍呼乙方。

    这时乡里的头人换了吴乡长。吴乡长爱骑嘉陵。一听街里“突突”响,就是吴
乡长。吴乡长一来村里,就去找贾祥。吴乡长这人工作干得不错,一来村里就讲:

    “咱们可得发展商品生产!”

    讲过,与贾祥一起就着猪肚喝啤酒。吴乡长能喝四瓶,喝了就红脸;贾祥能喝
三瓶,喝了就摸头。两人红脸摸头一阵,“嘿嘿”一笑,吴乡长骑着嘉陵就回去了。
去年吴乡长家盖房,贾祥去帮过忙,给他弄了几根钢筋梁;贾祥老婆有病,贾祥不
在家去了塘沽,大家都说:

    “去找吴乡长,去长吴乡长!”

    大家带贾祥老婆找了吴乡长,人家马上给批了个条,让贾祥老婆住进医院。大
家说:

    “吴乡长这人仁义,对得住贾祥!”

    这时思庆肝硬化已经到了全硬,硬得像石头,不能再在街上晒太阳。贾样一次
从塘沽回来,不计换届时差额的旧仇,亲自开着小手扶,把思庆拉到乡里看病,感
动得恩庆躺到车厢里,捂着肝腑掉泪:

    “贾祥,知道这样,早让给了你,还差他娘的什么额!”

    贾祥例说:“该差还得差。”

    到了乡里,贾祥又去找吴乡长,批条让恩庆照了×光。照过×光,恩庆又撑了
几天,终于死去。据说临死时手里还握着一个空酒瓶,嘴里喊着:

    “新喜,新喜。”

    可新喜这时在塘沽当监工,也不知他要对新喜说些什么。死后,全村老少都去
送烧纸。以前的情妇美兰也去了,不过没哭,大家有些不满意。贾祥也去给恩庆送
丧,祭到坟前一只煮熟的兔子。

    这时发生了一件不该发生的事。恩庆死后三个月,贾祥又一次从塘沽回来,突
然在村里提出,他要与老婆离婚,与美兰结婚。美兰以前与恩庆看过大喇叭,现在
大家都说贾祥这人不仁义,恩庆刚死三个月就闹这事,不仁义;人家美兰刚到你家
做过几天饭,就想人家,不仁义。也有人说贾祥对不起老婆。可贾祥还是要离。众
人劝他不住。这时村里的村务员新换成了小路,小路已经一把胡子,声音变得沙哑,
一次也在猪圈捂着铜锣说;

    “祥弟,不能离,不说弟妹贤惠,只是这美兰,以前可是恩庆用过的!”

    贾祥大怒:“放你妈的狗屁!你住的房子你爹没用过?你不也照样住!”

    弄得五十多岁的小路很尴尬,捂着铜锣跳出猪圈,三天不敢到贾祥跟前,嘴里
老念叨:

    “离就离,谁不让你离了?”

    贾祥离婚是真想离,就是贾祥他老婆不想离。掰扯几个月,贾祥说:

    “给你两万块,跟小孩过去吧!”

    老婆想了想,哭了一回,离了。

    离婚那天,大家都出来看。贾祥开着小手扶,拖斗里坐着老婆孩子,去乡里扯
离婚证。扯完离婚证,小孩看着卖糖葫芦的老头伸手要糖葫芦,要不到就哭。贾祥
停了机,就给小孩去买。老婆在车斗里还哄孩子:“小二小三别哭了,你爹去给你
买糖葫芦了!”

    拖拉机开回村,七间瓦房老婆和孩子住了三间,另四间贾祥与美兰住。不过美
兰结婚以后,表现比较好,仍和以前一样,一点不娇气,仍做饭,仍喂猪,该炖兔
子仍炖兔子。出来进去,与贾祥又说又笑。大家看了,气愤过后,倒也满意,说:
“这样也不错,美兰也有了着落。只苦了贾祥他老婆!”

    也有人说:“他老婆也不是东西,以前借她个芭斗都借不出!”

    村里有三间大砖瓦房,以前是大队支部办公室,现在改成了村办公室。贾祥从
塘沽回来处理公务,也在村办公室。不过这时办公室干净许多,没了骚气,换了啤
酒气。贾祥当了头人以后,不让人砍高粱,不坐飞机,统治村子就用一架录音机。
到乡里开会,带个红灯牌录音机,把吴乡长往里边一录,带回来让小路打铜锣,将
村里男女集合在一起,开录音机一放,不用他再传达。他躲到一边喝啤酒。三瓶喝
过,录音机放完,他摸着头:“听清楚了?”

    大家说:“听清楚了!”

    会马上结束。大家满意;吴乡长听说申村放他的录音,也满意。

    这时村里照常出些案子。出些盗贼、破鞋、孤老一干杂事。贾祥一概不管,也
不设案桌问案。村务员小路有些不满意,说:“贾祥,该问案儿!”

    贾祥却说:“出一两个孤老破鞋,不影响四化!”

    拔腿就去了塘沽。

    他一出发,村里更乱,申村成了破鞋、孤老、盗贼们的天地。一次,光天化日
之下,一对男女在麦秸堆里睡觉,被人抓住。大家摇头叹息,对贸祥不满意,说他
只会当个乙方,不会当村长,把个好端端的村子给弄乱了套。消息传到乡里,乡里
吴乡长也不满意。一次贾祥从塘沽口来,吴乡长把他叫到乡里批评:

    “贾祥,你这样弄可是不行,村里都乱了。你以为一搞商品经济,就不要党的
领导了?赶紧给我想法子治治!”

    贾祥摸着头听批评,听完也很恼火,说:

    “治治就治治,回去就治!治治这些龟孙!我让这些龟孙自由,这些龟孙却不
会自由,回去就治!”

    但贾祥回到村里,却不会治。娘的,孤老破鞋盗贼,你怎么治?又不能天天看
住他(她)们。这时村务员小路又在猪圈捂着铜锣劝他,建议重新实行祖上的染头
与封并制度。小路说:

    “贾祥,用吧,一用就灵,重典治乱世!”

    贾祥这次没骂他,说:“好好好,咱染头,咱封井,渴死这些鬼男女!”

    果然,一染头,一封井,村里马上大治。贾祥封井还不封一般的井,封机井;
除了不让喝水,还不让浇地。小路日日夜夜守在机井旁边,拿铁锹叉腰看着。村里
三月不出孤老和破鞋,大家都松了一口气。纷纷说;

    “就得这样治!”

    八月里,老天下雨,一连下了三天。地里庄稼没淹,村里房屋没漏,大家放心。
可这天天不下了,“咕咚”一声,村西头村办公室三间大瓦房塌了。大家吃了一惊,
纷纷去看。一片浓烟中,已分不清屋梁门窗,成了一堆废墟。废墟中露出几根出头
的椽子,黑黑的。消息传到乡里,吴乡长也吃了一惊,骑嘉陵来看过一次。说:

    “村里不能没个办公室,叫贾祥回来!”

    贾祥从塘沽口来,吴乡长叫他到乡上,说:“村里不能没个办公室,赶紧让群
众集资再弄一个!”

    因为在申村更村西的一块地方,群众已经自动集资盖了三间土庙,里边用坯,
外面包砖,出头的椽子还用油漆漆了漆,比祖上时代的旧庙还好。贾祥说:

    “好,再弄一个,集资集资!”

    可他从乡里回来,没有让大家集资,自己掏了几万块钱,在废墟上盖起一幢两
层小楼,既是村里的办公室,又是他和美兰的新住处。举村皆大欢喜。各人没掏钱,
又办成了事。大家都说贾祥村长当得仁义。以后贾祥办公务,偶尔给人断案,染头
与封井,都在这幢小楼里。他到乡上开会,录回吴乡长,也让小路打铜锣叫人,集
合众人来小楼听录音机。

    一九八八年一月四日,出了一件事。贾祥到乡里开过会,大家集合又来听录音
机。这一天来的人特别多,楼底下盛不下,贾祥便叫美兰开了楼梯门,一村子人上
楼去听录音机。谁知楼板看着是水泥的,挺结实,里边却是空心的。空心的水泥楼
板,承受不了一个村庄的压力,大家正听到酣处,突然塌板,全村人坠楼。当场摔
死三人,伤四十八人。美兰正在楼下火上炖兔子,也被塌下的楼板和众人砸死。村
长贾祥正扶着录音机摸着头喝啤酒,也摔到楼底。小手扶将死者伤者拉到乡里,吴
乡长批条子让大家住院,不过贾祥没有住,他只伤了一条胳膊,托着伤胳膊去了塘
沽。

    今年春节,我回申村,塌楼事件已过去两个月,死的已经全埋了,伤的也已痊
愈,塌下的楼板也已修好。贾祥也从塘沽回来,胳膊已能四下活动,虽然落下托胳
膊走路的习惯,仍不误当村长。只是头上又出了疙瘩,走在街上红红绿绿的猪狗队
伍中,后边跟着小路。一天我碰到他,谈起塌楼事件,我说:

    “这事多不凑巧。”

    小路在旁边说:“上去那么多人,就是人大会堂也给踩踏了!”

    贾祥叹息:“美兰死了。”

    我说:“你命大得很。”

    贾祥摸着头上的疙瘩没有说话,倒是小路在后边说:

    “吴乡长说了,贾祥不能死,贾祥一死,村子就乱,下一届还让他当村长。”

    贾祥瞪了小路一眼,又对我说:

    “老弟,这一群鸡巴人,不是好弄的!”

    说着,就从我身边走了过去。
                                              1988,10,北京·十里堡
 

                                 下一页  回目录  在线书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