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刘栋的阶梯 |
|
连队有固定的作息时间,熄灯号吹响的时候,刘栋就拿着《新闻学》跑到水房里。水房里的灯是不熄的,他手里提着马扎儿和脸盆,脸盆倒扣在腿上,可以当桌子用。这一招他是跟一个老兵学的,经过试用效果还不错。别人都休息了,只有他坐在水房里看书、写文章。不知哪个水龙头没有拧紧,水一滴滴地流着,像滴答作响的闹钟。 在新闻培训班里,他认识了师医院的卫生员石兰。石兰是培训班里唯一的女兵,年龄似乎也比他们都小一些,长得清清爽爽的,笑起来露出两颗小虎牙。 新闻培训班进行到第三天时,那天是魏科长给他们上课。他们已经在宣传科会议室里等着了,魏科长还没有来。石兰是最晚到的,她扫了大家一眼,就径直坐在刘栋身旁的空位上。刘栋见到石兰过来,就觉得浑身上下紧张得要命。他不自觉地嗅着石兰身上散发出的好闻的味道,竞有了恍若隔世的感觉。 石兰忽然小声地冲他说:你就是刘栋? 他的脸腾地红了,他没想到石兰会知道自己的名字,就点点头。 石兰兴奋地说:我知道你,在新兵连我看过你写的报道。 刘栋以后才知道,石兰和他是同年兵,那批女兵也有一个新兵排,只不过不和他们一起训练,是在师 机关,一共二十几个女兵,分成了两个班。她们这些女兵,在师里有两种用途,一个是话务班,另外就是去师医院,石兰就是在师医院当卫生员。后来刘栋还知道,石兰的家也是军区大院的,据说父亲是个军职干部。知道这些后,他就有些不解,全军区有那么多优越的单位,石兰为什么偏来这个全军区最偏远、艰苦的十三师呢? 慢慢地刘栋才知道,石兰不写新闻报道,她写散文和诗歌,他后来还读过石兰的诗,是发在军区报纸副刊上的,那首诗是这么写的: 山里的桃花开了 忙在花蕊中的蜜蜂 回家时,请你捎个信 告诉山外的他 山里的桃花开了 …… 刘栋一连把这首小诗看了几遍,有一种淡淡的东西在心里弥漫着,这小诗和石兰一样散发着一种淡雅之气,看得见却又摸不着,在你的眼前飘来飘去。以后,他再看见石兰时,心里就有了一种别样的感觉。 新闻培训班结束后,他们这拨培训班出来的战士,在科长和新闻干事的带领下,分成三组到师下属的三个团进行采访,算是实习。 在那次的采访中,刘栋有一篇稿子居然上了《解放军报》的二版。他写的是一位扎根边防十三年的老排长,这位排长自从入伍就在边防连,一直到提干,他一口气在边防连干了十三年。在这十三年里,因为交通不便,他只回过两次家。第一次是母亲去世,第二次是结婚,如今儿子都四岁了,他还没有看过一眼。儿子每年过生日时,妻子会给孩子照张像寄给他,他思念孩子时就只能看看儿子的照片。排长的事迹非常感人,刘栋写这篇新闻稿时,自己都被感动得流泪了。 这篇文章一经《解放军报》登载,这位老排长和刘栋在十三师一下子都出了名。进出十三师机关的干部战士,纷纷打听谁是刘栋。知道的人就用手去指刘栋,这时的刘栋不是在训练,就是站在哨位上。 宣传科的魏科长在警通连领导面前不止一次地说过:刘栋这小伙子是个搞新闻的好苗子,你们可要给他的成才开绿灯啊。 连长、指导员就冲魏科长点头。 以后,连里果然对刘栋另眼相看起来。熄灯后,连队值班室的门不再上锁了,这是专门留给刘栋的,他可以夹着书本堂而皇之地在里面写作或看书,再也不用躲到水房里去了。 有时连长或指导员查岗回来,也蹑手蹑脚地来看看他。 指导员说:刘栋,你是咱们连的才子,有什么困难就说啊。 刘栋真诚地说:谢谢领导的关心,我觉得这样就挺好了。 刘栋笑一笑,他努力期盼的就是这种结果。这时,他又想起了母亲、哥哥和姐姐,他们为他付出的太多。哥哥都二十七了,为了他和这个家到现在都没结婚,一想起这些,心里就难受得想用头去撞墙。哥每次回信总是说:我的事不急,只要你进步,咱们一家人都高兴。 石兰有时来机关办事,经常会到警通连看看刘栋。师医院离师部还有一段距离,他们见面的机会并不多。有时石兰给刘栋带来一本自己看的书,有时也会向刘栋借书看。石兰每次带给刘栋的书,都用报纸把书皮包了,右下角的位置上清秀地写着石兰的名字。 刘栋读着石兰借给他的书,浑身上下就漾起一种前所未有的幸福感。那本书里仍残留着石兰身上淡雅的味道。石兰借给他的大都是文学类的书,那里常有些对爱情的描写,刘栋读到这样的段落时,心里会怦怦乱跳,眼前就浮现出石兰那甜甜的笑脸,挥之不去。于是,他就陷入到了无比美好的想象中。 石兰又来了,她站在宿舍外喊:刘栋,你出来一下。 每次石兰来都是这么喊刘栋,她的声音清脆又悦耳。 刘栋急忙从宿舍里跑出来,手里拿着石兰借给他的书。这时田村也晃悠了出来,隔几步之外,看着石兰和刘栋。 石兰拿回自己的书,又递给刘栋一本新书:我还要去门诊部办事,我走了,再见—— 说完,转过身轻盈地走了。 田村横在刘栋面前:那是谁呀? 她叫石兰,师医院的。 田村就伸长脖子,冲石兰的背影张望。 刘栋想回宿舍,田村一把拉过他说:你小子行呀,都能讨女兵喜欢了。 刘栋脸涨得通红地说:哪儿呀,我们在新闻学习班上认识的,她是来取书的。 说完,刘栋就朝宿舍走去。田村望一眼刘栋,又望一眼已经走得很远的石兰,满脸的内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