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类原是大多数
《漂泊》是近年来我读到的最有意思的一本书。它是一本原生态的采访记录,
作者名之曰“边缘人采访录”。而在我看来,这种说法是有些“问题”的。书中的
几十个人物,表面上看确实都是社会的“边缘人”,但在更本质的意义上,他们才
是这个社会的“大多数”。正是他们构成了金字塔的底座,构成了坚韧的、沉默的、
卑微的中国“人民”。“主流”与“边缘”是一组对立的概念。按照我的理解,
“主流”是少数,而“边缘”却是多数。所以,这本书的副题与其叫 “边缘人采
访录”,不如叫“中国底层社会的真相”。
被采访的主体三教九流,无所不有:从杀手、神医到乞丐、酒鬼,从卖笑小姐、
买欢客人到流浪画家、民间艺人……它为我们展示了一个我们不熟悉却又似乎很熟
悉的世界。主人公也许离我们很遥远,也许就在我们的身边。他们的表达在我们听
来,也许如同天外来客,也许如同家常便饭。他们或者愚不可及,或者绝顶聪明,
或者年轻得像一张白纸,或者饱经沧桑像一颗老姜。当90年代的知识分子们悠闲
地坐在咖啡馆里醉眼蒙 地看着玻璃窗外的灯红酒绿时,80年代名噪一时的诗人
廖亦武却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向民间、走向底层,集数年之心血完成了这部“中国新
闻史上从未有过的采访”。我想,这本书的作者不仅是廖亦武(老威)一个,而是
他与采访者们共同用心灵完成的。
《漂泊》中很大一部分是“那个时代”的人物,他们只不过苟延残喘到了“
这个时代”而已,他们的意义更多的是“文献学”和“考古学”上的。而我更加关
注的是那些直接参与和创造这个时代的人们的表达。例如,所谓的“三陪小姐 ”,
她们当然是“边缘人”,但从人数上看,她们已有数百万、上千万之众,绝非“一
小撮”。而我们对她们除了蔑视以外,几乎没有其它的态度。因此,我很敬佩采访
者对她们的关注———她们与我们一样,是可怜又可悲的“人”。倾听她们的声音,
比起飞天玄妄地在书本上谈论“自由”来,才是真正地向“自由” 表达敬意。书
中有一位“三陪小姐”坦率地说:“我没文化,更没本事,大道理讲不出来,只希
望平平安安度日,多挣些钱。”在谈到未来时,她说:“最理想的是在陌生的地方
遇到心目中的白马王子,那么我一定改头换面,重新做人。现在医学发达,要变成
纯情少女容易。”看一个人如何理解“小姐”,就可以看出他(她)是如何理解中
国的———有道德至上主义者的方式,有实用主义者的方式,也有人本主义者的方
式。我能够感受到,老威采取的是后者。对于这样一些本真的表达,我们用不着进
行任何价值评判和理论分析———我们面对的是生活本身。
时下,知识界津津有味地谈论关于后现代、后殖民、国学、全球资本主义等等
宏大的话题。我毫无兴趣,因为这些大而无当的话题与特定时空中的“中国” 无
关。这些文章是夹杂着英文的方块字,印在苍白的纸上。相反,我愿意对老威的选
择和实践表示衷心的敬意。这一“非新闻”甚至是“反新闻”式的记录,因为真实
而具有了永恒的生命。在这个时代,写诗是一件过于奢侈的事情,所以天赋极高的
廖亦武放弃了写诗。然而,这些底层民众充满悖谬的、最清晰却又最含混的表达,
却在另一个意义上接近了诗歌。
《飘泊———边缘人采访录》,老威著,中国戏剧出版社1999年9月版,
24·80元。
公益书库()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