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是非非何智丽                  


                 第二章    反抗“让球”一举夺冠

    突然要何智丽“让球”在冠军如林的中国乒乓球队里,何智丽算不了什么,充
其量不过是个世界冠军而已。

  然而,在中国乒乓球队的历史上,她却是一个了不起的勇敢的姑娘——她成为
第一个“乒乓叛逆”,向不正之风发动了猛烈的“抽杀”。何智丽风波,第一次撩
起了中国乒乓球队的皮袍,露出那个藏着的“斜来。

  何智丽对于“让球传统”的反叛,发生在第三十九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
一九八七年三月一日,印度首都新德里的英迪拉·甘地体育馆,人声鼎沸,飞旋的
银球在墨绿色的球台上像替星一样来回闪烁。第三十九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女子单
打正在向高潮推进。

  一百三十名女运动员经过激烈的角逐淘汰,四员骁将一路破关夺隘,进入前四
名:从第一赛区厮杀出来的是管建华;何智丽在第二赛区战胜队友陈静之后杀出重
围;在第三赛区里一路拼杀而出的是戴丽丽;获得第四赛区出线权的是韩国的梁英
子。

  按照行家预测:世界冠军当属何智丽!

  为什么呢?

  因为何智丽与管建华“交战”过二十来回,每一次都是何智丽取胜。这一回她
俩再度“交战”,何智丽胜管建华的可能性极大。

  就戴丽丽与梁英子而言,梁英子固然一向是中国乒乓球队的劲敌,凶悍泼辣,
但是偏偏怕戴丽丽。戴丽丽曾经八战八胜梁英子。在这次团体赛中,又胜了梁英子
。这一回,很可能又是戴丽丽取胜。

  因此,争夺冠军的,将是何智丽和戴丽丽。就她俩多次交手的战绩而言,显然
,何智丽会战胜戴丽丽,登上世界冠军宝座。

  行家们如此预测,何智丽也是这般估计的。

  就在半决赛进行之前,事出意外,中国乒乓球队女队教练马金豹找何智丽,很
严肃地说道:“今天你下来!”

  “下来”!这就意味着要何智丽让给管建华。

  “我不让!”何智丽摇头道。

  “这是团领导的决定!”教练亮出了“底牌”。

  “好,好,那就让管建华上吧。”何智丽对代表团领导的决定,无可奈何,只
好这样说道。

  这时,教练也通知了管建华:“今天叫你上!”

  山西姑娘管建华年长何智丽两岁,是一位著名的削球手。十一岁时,管建华在
山西阳泉市体校跟李福保教练学削上,她与童玲合作,获得世界女子双打季军。

  在第三十九届世乒赛女子单打比赛中,管建华确实为中国队立下汗马功劳:在
进入前十六名时,管建华“削”掉了欧洲女子冠军、匈牙利的巴托尔菲。年仅十八
岁的巴托尔菲,善于拉弧圈球。中国乒乓球队名将何智丽、焦志敏、陈静在访欧时
,都曾输在此人拍下。所以,管建华“削”掉了巴托尔菲,无疑为中国队去掉了一
个心腹大患。

  在进入复赛时,管建华又“削”掉了朝鲜头号选手李粉姬,又为中国队扫掉一
个拦路虎。

  勇敢地向“让球传统”发起挑战

  中国乒乓球队为什么在半决赛时,决定要何智丽让给管建华呢?

  这“让球”的决定是如何作出的,原本是“高度机密”。后来,才慢慢透露出
来。

  上海《文汇报》记者宋丽珍是这么报道张燮林“透露”的内情的:“对于用兵
问题,有时教练中意见不一时,就采取少数服从多数的方法。谈到这里,张燮林还
向记者透露了这样一件事:在三十九届世乒赛上,用管建华还是何智丽对付梁英子
,我们是有争论的,当时倒是只有我一个人提出用何智丽,多数要用管建华。结果
还是少数服从多数。”在一九九四年十月亚运会之后,《中国体育报》上一篇题
为《“让球”战术没有错》的文章,透露了当时中国乒乓球队作出决定的情况。据
云:
  “何智丽与管建华谁上来更合适一些,教练内部有一些不同意见,经过和中国
乒协领导的反复磋商,最后决定何智丽让给管建华,理由是万一戴丽丽输给梁英子
,让管建华去磨她。

  梁英子身体状况本来就不好,在二十八日的比赛中,梁英子连闯数关,体力消
耗很大,管建华是削球打法,战胜李粉姬后技术和精神状态都不错,上去多打一些
来回,估计能把梁英子拖垮。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何智丽刚刚在亚运会上输
了梁英子。”可是,何智丽的见解正好相反:正因为她在一九八六年的第十届亚
运会上输给了梁英子,她日日夜夜思念着战胜梁英子。她针对梁英子的战术特点,
作了许多准备。她坚信自己一定能打败梁英子。

  当时上海《解放日报》曾这样报道何智丽的话:“我和梁英子打过几次交道了
,该怎么打有点数。去年亚运会上失利,就是因为我被她‘牵了鼻子’——以快对
快,误入‘歧途’。这次我要比她‘慢一拍’,拖着她走。”何智丽还说,孙梅
英在北京专门“开小灶”。辅导何智丽如何战胜梁英子。另外,张燮林等教练也曾
“聚在一起给她出点子”。

  正是何智丽为战胜梁英子作了充分的准备,她怎肯轻易放弃这一“雪耻”的难
得机会?

  显然,除了张燮林之外,当时中国的教练们,只注意到何智丽在亚运会上曾败
给梁英子,却忽视了何智丽为再战梁英子所付出的巨大努力。

  其实,除了以上这些可以摆在桌面上“争议”的原因之外,还有更为错综复杂
的人事原因,导致中国乒乓球队作出要何智丽“让球”的决定——因为何智丽师从
于孙梅英,而孙梅英
  与中国乒乓球队和中国乒乓球协会某些领导有着许多分歧!

  早在何智丽尚未出发之前,孙梅英就已经料定中国乒乓球队某些领导会在新德
里作出要何智丽“让球”的决定!

  何智丽明白,中国乒乓球队某些领导所说的“让球”是“集体主义”的表现,
是为了“国家荣誉”,实际上是一种“压”人的借口罢了。

  且不说远的,就在这次第三十九届世乒赛上,何智丽就曾莫名其妙地“让”过
一回球:在混合双打前八名比赛时,何智丽和何志文这“两何”打掉了韩国一对最
强选手玄静和、金琦泽,进入了前四名。

  在半决赛时,“两何”要与中国选手耿丽娟、惠钩交手。“两何”在上场前,
接到中国乒乓球队领导的“通知”,要他们“让球”给耿丽娟和惠钧。

  何智丽感到不可理解,因为这时另一赛区进入决赛的也是一对中国选手。既然
己是中国选手们的一统天下,已不存在“国家荣誉”问题,因为不论是谁赢了,冠
军都是中国人。为什么在这时要“两何”“让球”呢?这清楚表明,由于何智丽是
孙梅英的“弟子”,为中国乒乓球队某些领导所排斥,所以要她“让球”。

  “两何”不得不遵命“让球”。

  就这样,耿丽娟和惠钧获得了第三十九届世乒赛的混合双打冠军!

  眼下,中国乒乓球队领导又要何智丽“让”掉女子单打。如果何智丽再“让”
掉,不仅意味着她的日夜练球全都付诸东流,而且还将落个“成绩不佳”的骂名—
—她一再“让球”,还会有什么“成绩”?

  女子单打半决赛终于开始了:

  这边一张球台,管建华迎战何智丽。

  那边一张球台,戴丽丽与梁英子对阵。

  中国教练的注意力在那边,因为这边假厮杀,那边真肉搏。

  管建华这位山西姑娘,吃了“定心九”上常何智丽胜了一局,她毫不在乎。管
建华以为,小何大约是要制造点“真打”的气氛吧。

  紧接着,何智丽胜了第二局,管建华仍笃笃定定,以为要打成“三比二”,显
得更“精彩”些。

  到了第三局,何智丽仍一路领先,管建华这才觉得有点不对头了,发现何智丽
在真打!

  中国队的领导也察觉何智丽的异常动向。当何智丽以十四比六遥遥领先时,中
国队领导李富荣在场外气呼呼地挥手,要何智丽下来。

  何智丽置之不理!

  不过,李富荣那副铁青的面孔,毕竟在何智丽心头产生莫大的压力。她心慌意
乱,竟一连丢了十分。

  这时,李富荣以为何智丽“听话”了,也就在一旁笑了。

  这一笑,倒使何智丽镇定下来。她咬咬牙关,一阵抽杀,以二十一比十八胜了
第三局!

  场上出现从未有过的局面:

  管建华哇哇哭了!她满肚子委屈,怎么说好假打变成真打了呢?可是,她只能
哭,却又不能说出她为什么哭!

  平心而论,管建华确实是受了委屈。但是,这笔账只能算在“让球”的决策者
们身上。

  中国乒乓球队领导和教练的双眼射出愤怒的目光,冷冷地拂袖而去,却没有往
常那样笑着跟胜利者握手。

  何智丽呢,面孔也十分尴尬。她向管建华投去充满歉意的目光。她当然明白,
管建华受了委屈。何智丽独自默默跨出绿色的挡板,走了。

  不过,何智丽并没有走远,她来到场外的一间休息室,静静地坐在那里。她在
等待着戴丽丽和梁英子的比赛结果。因为她以三比零轻取管建华,很快就结束了战
斗,而戴丽丽却正在与梁英子打得难解难分。

  事情出乎意外。本来,梁英子乃戴丽丽手下败将,这一回,却以二比零领先两
局!当何、管之战结束之际,戴、梁之战正进入第四局。

  一位好心的记者,不断向独自冷坐的何智丽报告戴、梁之战的比分。第四局,
梁英子赢了,竟然打成二比二平!

  “谁出线我就打掉谁!”何智丽早已下定夺取世界冠军的决心。

  温州姑娘戴丽丽,曾经震撼过世界乒坛。不过,她在到达技艺的顶峰之后,随
着年岁的增长,正在走下坡路。梁英子呢?

  这位文静优雅的南朝鲜姑娘,斗志正旺。她定了定神,咬紧了嘴唇,在第五局
发动凌厉的攻势,一路领先,打到了十八比十二。

  戴丽丽擦了擦汗,力图稳定自己的情绪——已是千钧一发的时刻了。

  梁英子也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她,连胜三分,赢了第五局——以三比二战胜了
戴丽丽!

  听到这一消息,何智丽站了起来,离开休息室。这时已近中午,没有人理睬她
。她走出了体育馆,招招手,喊来一辆“的士”,驶往旅馆。

  这时,她的队友和教练仍在英迪拉·甘地体育馆,女子双打正在那里进行……
问心无愧,尽力而为那是一个度时如年的难挨的下午,女子单打冠军争夺战将在晚
上打响,何智丽面临着与梁英子的较量!

  这时,中国乒乓球队谁也没有理会何智丽。诚如时隔七年之后,那篇《“让球
”战术没有错》所透露的内幕:“决赛前没有人去指责何智丽,中国乒协领导下令
谁也不许干扰何智丽。保持沉默,是不想影响何智丽的情绪,如果她能在女单决赛
中战胜梁英子,冠军毕竟还是中国的。”这时的何智丽,处于“背水一战”的境
地,她只有奋力向前。如果她败给了梁英子,后果不堪设想——既“违反纪律”,
又“损害祖国荣誉”……可是,何智丽的心理素质不错。笔者曾再三问她,当时是
否想到万一输给梁英子……她连连摇头。她说,当时她连想都不去想这个问题,她
所想的只是如何战胜梁英子!

  “要战胜梁英子,首先要战胜自己!”二十三岁的何智丽,是一个有头脑、有
见解、有个性而且充满自信的人。

  整整一个下午,她如离群孤雁。可是,她并没有陷入过度的紧张之中。

  她翻来覆去地想怎样战胜梁英子!尽管戴丽丽的败阵,把她推到了梁英子的对
立面。她呢,反而因此陡然平添几分豪情,以为这倒是天赐良机,给了她第三次与
梁英子较量的机会!

  何智丽和梁英子是同龄人。一九六四年,她俩一起来到人世,她们在不同的国
度成长。小小银球,使这对异国姑娘互为劲敌。

  她俩头一回交锋,是在一九八四年亚洲乒乓球锦标赛上。到达巴基斯坦首都伊
斯兰堡之后,梁英子成为记者们追逐的对象,因为她已是世界乒坛上的明星,而何
智丽初出茅庐,头一回参加国际比赛,尚默默无闻。梁英子还不知何智丽其人,何
智丽却早已把她作为进攻的目标,在国内详细研究过她的乒乓球战术。

  在进入决赛时,她俩不期而遇了。记者们的“预言”一边倒,都以为女子单打
冠军非梁英子莫属。

  隔着墨绿色的球台,银球在她俩之间穿梭。大赛爆出冷门:何智丽以三比一击
败名将梁英子!

  这下子,梁英子才把面前这位修长俊丽的中国姑娘细细打量,紧紧握手,还送
了一本中文版的神学小册子,祝何智丽走运。

  她俩第二次交手,是在两年之后的第十届亚运会上。

  何智丽难忘的一天——一九八六年九月二十五日,汉城。

  这时的何智丽,已成了万众瞩目的中国乒乓明星。她在团体赛中,挑起了中国
女队第一主力的重担。

  在决赛时,中国女队与南朝鲜女队相遇。担任南朝鲜女队第一主力的,便是梁
英子。

  何智丽又与梁英子站在球台的两端了。

  这一回,梁英子对何智丽刮目相看了。

  打成了一比一,进入决定胜负的第三局。

  这时,在男子团体赛中,中国队负于南朝鲜队。体育馆里,成千上万双视线聚
焦在女子团体决赛的球台上。南朝鲜的啦啦队发狂一般大轰大嗡,强烈地冲击着何
智丽两耳的鼓膜。

  第三局,梁英子以二十比十四领先,何智丽岌岌可危。这时,梁英子侧身猛攻
,何智丽反手拉了一个弧圈。唉,何智丽大使劲了,球出界!她的脑子顿时晕了!

  梁英子赢了。

  在南朝鲜观众暴风雨般的鼓噪声中,何智丽悻悻地离开了乒乓台。

  梁英子的眼里,涌出胜利的泪花;何智丽的眼里,盈着懊悔的泪水。已经雄踞
近十届的中国女子团体乒乓球冠军宝座,竟在她的手中失去!

  她迈着沉重的步伐回国,一封封球迷来信今她坐立不安。有的信中甚至说:“
女队员可以回家抱孩子啦!”

  她跌入了低谷。

  她要从低谷中奋起。

  她把一九八六年九月二十五日当作耻辱日.她把梁英子当作心中的“仇敌”。

  她憋足了劲,天天苦练着,目标——击败梁英子。

  她数着一天又一天,哦,今天——“一八八”!也就是那个耻辱日之后的第一
百八十八天,终于迎来了雪耻之日——与梁英子决战。

  何智丽拿出了双倍的勇气,以战胜来自队领导和对手粱英子内外双重压力。

  她闭门不出。肚子饿了,她嚼着父母在她临行时捎来的五香牛肉干。

  她洗了个澡,使头脑放松,全身舒畅,增添新的活力,以便进入最佳迎战状态


  她甚至连这样的细节都考虑到了:她没有穿中国队常用的红色球衣,却换上了
一件蓝色的。因为她常听说,南朝鲜队一向以中国队为攻击目标,梁英子练球总要
陪练的队员穿上红球衣。何智丽以为,她倘若穿了红球衣上场,无疑刺激了梁英子
的视觉神经,使梁英子兴奋起来!

  教练不理她,她自己“教练”自己,定下八字方针:“问心无愧,尽力而为!


  面对与梁英子的决战,何智丽想到的只是:我应该战胜你!我有能力战胜你!
如果我输了,不怨天,不怨地,我服你!

  不笑的世界冠军

  时光一秒秒过去,天色渐渐暗下来,决赛的时刻即将来临。

  身穿蓝色球衣的何智丽出现在英迪拉·甘地体育馆,顿时成为全场注意的中心


  梁英子也来了。她在下午和玄静和一起,战胜了中国选手,夺得了世界女子双
打冠军,喜气洋洋,斗志正盛。

  离开赛还有几分钟。何智丽在场上来来回回走着,这是她从未有过的。她毕竟
只有二十三岁,这一回豁出去了,背水一战,到了现场确实有点紧张,怎么也坐不
下来。

  终于,她和梁英子第三次站到了球台两端。隔着白色球网,她俩的目光碰在一
起,彼此都发觉,对方充满自信。

  何智丽拿起了球,乒的一声射向梁英子。梁英子愕然。这时,何智丽看见裁判
向她挥挥手,这才意识到,裁判还没发令呢!这一细节,表露了何智丽急于战胜梁
英子的心情。

  “一板被动,板板被动;一板主动,板板主动。”开赛以后,何智丽的紧张情
绪顿时消失,思想包袱被甩得远远的,她全神贯注于打球,仿佛这个世界上只有她
跟梁英子两个人。她一板不让,一球不让。她嘴里嘟嘟嚷嚷的只有一句话:“一八
八!”

  开局之后的形势是严峻的。三比八,梁英子领先五分!

  这时何智丽的头脑却很清醒。她注意到梁英子步子沉重,注意到梁英子有几回
发球失误,这表明梁英子心里比她还要紧张!以往,何智丽长球好,短球差。梁英
子似乎摸到了她的球路,专给短球,不给长球。不料,在这一八八天里,何智丽在
短球上用了功夫。她顶住了梁英子的短球攻势,渐渐主动,把比分追了上去。十四
比十三,何智丽领先一分了!

  十八比十六,何智丽领先两分!

  二十一比十七,何智丽拿下了第一局!

  这下子,何智丽的劲头倍增。可是,梁英子毕竟久经沙场,在教练指导下开始
反攻。何智丽呢,依然“自我为战”。

  第二局,何智丽以七比十落后。

  何智丽拉起了弧圈球,一分一分地追上去。最后,以二十一比十九,险胜第二
局。

  这下子,何智丽心定了。梁英子却并不慌张,在第三局开始后,又进行反扑,
再度以十五比十二领先。

  “低一点,低一点。”坐在场边一直沉默不语的中国女队教练,这时,终于说
了几句话。

  何智丽越打越主动,按照自己的规律,忽长忽短,忽左忽右,使粱英子疲于应
付,陷入被动。

  二十一比十八,何智丽胜了第三局。

  哦,“一八八”!何智丽在汉城会战之后的第一百八十八天,终于以三比零的
漂亮战绩,战胜了宿敌梁英子,荣获世界冠军的桂冠。

  可是,球台四周冷冷清清,穿红球衣的没有过来跟何智丽握手祝贺!仿佛何智
丽所拿到的,是一个“不光彩”的世界冠军!

  然而,世界承认她,祖国承认她。在她登上领奖台时,五星红旗徐徐升起,中
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响彻英迪拉·甘地体育馆。这时,站在她身边的梁英子忽然向她
打手势,示意把奖杯举得更高些。何智丽赶紧伸直双臂,把“盖斯特”杯高高地举
过了头顶。电视摄像机。电影摄影机、照相机的镜头对准了热泪盈眶的她。继林慧
卿、胡玉兰、葛新爱、童玲、曹燕华之后,何智丽是第六个捧得“盖斯特”杯的中
国姑娘。

  何智丽全身的血液在沸腾,她终于实现了自己的夙愿——为祖国赢得荣誉!可
是,她脸上没有笑容。

  深夜,何智丽回到旅馆,却仿佛掉进冰水里。

  代表团领导狠狠地在批评她:

  “早知道你这样,跟管建华打的时候,就不让你上场!”

  “你没有组织性、纪律性,回去要写检查!”

  捧得“盖斯特”杯的手,还要写检查!

  何智丽的脸上没有笑容,敏感的外国记者称她为“不笑的姑娘”、“不笑的冠
军”。不过,他们并不知道她为什么不笑……她,怎么笑得出来?

  中国新闻界对何智丽保持“低调”

  反常,往日世界冠军载誉归来,报纸杂志总要为祖国健儿大大鼓吹一番。可是
,何智丽夺冠,除了新华社在当天发了新闻电讯之外,没有那种惯常的“冠军文学
”为之宣传,甚至连通讯、特写之类也不过寥寥几块“豆腐干”而已。她的俊俏的
脸蛋,倘若是往常,早已印在发行甚众的体育杂志的封面上,这一回却被冷落了。

  新华社三月一日发自新德里的电讯是用这么一句话提到何智丽的:“何智丽在
女子单打决赛中,有效地阻止了南朝鲜选手梁英子的左右开弓,使盖斯特杯第六次
刻上中国选手的名字。第三十七届世乒赛女单亚军梁英子第二次获得世界亚军称号


  戴丽丽和管建华并列本届世乒赛女单第三名。”

  舆论上的低调子背后,不言而喻,何智丽“犯了错误”啦!

  中国报纸却在表扬管建华。一九八七年三月三日,《羊城晚报》发表了该报记
者苏少泉发自新德里的专电《出色的狙击手——记在世乒赛掩护战友登顶的管建华
》。

  苏少泉写道:

  “管建华后来输给队友,只获得单打和混双两项第三。她对此虽然不无遗憾,
但是她说:‘只要奖杯为中国人获得,我还是十分高兴的。’”这里所说的“队友
”,不言而喻,指的是何智丽。

  当年的报道,透露了内中的一些情况:

  “何智丽在决赛中击败了梁英子,夺得世界冠军,但并没因此消除教练对她的
气恼。凯旋京华后,因为教练的‘关照’,中央新闻报刊对其他世界冠军笔下生花
,唯独对何智丽保持沉默。年终,中国乒协评选十佳’,当选者都是世界冠军,而
未获世界冠军的管建华破格评为特别奖,这无疑是对让球的意外受害者最高的奖赏
和安慰。”只消翻一翻报纸,便可以看出强烈的反差。

  一九八六年九月二十五日,当何智丽饮恨汉城时,当天的新华社汉城电汛一点
也不含糊:“今晚,中国乒乓女队在团体赛中意外地以一比三负于南朝鲜女队。赛
后,中国代表团副团长李富荣谈了他对比赛的分析和感想:今晚女团失利是由于技
术和思想上的问题输掉了。女队失利的原因是何智丽没有打好。虽然她技术和打法
都是领先的,但反胜为败,主要是关键球处理得比较粗糙,在对手追回时又不太冷
静。这说明我们的队员在意志和技术上存在问题。”

  然而,在第三十九届世乒赛结束后,中国代表团领导发表的评论中,却小心地
避开了何智丽,对她的取胜不置可否,保持沉默。

  噼噼啪啪的鞭炮声,倒是从北京南体育馆路一幢宿舍楼里传出,那里住着中国
乒乓球队顾问孙梅英。刚从荧屏上看完现场转播的何智丽、梁英子之战,孙梅英的
女儿、儿子便拿出早已买好的鞭炮燃放起来,为何智丽庆贺!  

  年近花甲的孙梅英,是新中国第一代乒乓女将。一九五二年,当全国乒乓球比
赛大会在北京举行时,荣获女子单打冠军的便是她——新中国第一个全国女子单打
冠军。如今,虽然她早已退役,但仍倾注心血关注乒乓新苗。尤为可贵的是,她为
人正直,“软硬不吃,刀枪不入”,向来敢言敢为。正因为这样,她被体育界一次
次推选为全国人大代表。

  孙梅英并不是何智丽的教练,然而,她为提高何智丽的思想素质和乒乓技艺,
不知花费了多少精力!

  何智丽和队友们出征归来,飞机降落在首都机场,已是深夜十一点。

  何智丽走下飞机,借着灯光,一眼就看见孙梅英站在欢迎行列里,便飞快地朝
她扑去……坐在国家体委派来的大轿车上,孙梅英很快就发现,这位向来嘻嘻哈哈
的姑娘不笑了,便问:“你怎么不高兴?”

  何智丽沉默不语。

  到达体育馆之后,何智丽没有回乒乓球队宿舍,而是与孙梅英一起走了。

  在“孙导”(何智丽总是把“孙指导”喊成“孙导”)家里,何智丽这才把满
肚子的委屈倾泻。她边说边哭,一直哭到凌晨三时!

  唉,当她手握球拍跟梁英子交战时,她沉着骁勇,一派大将风度,此时此刻却
成了个泪人儿。不笑的姑娘,变成了流泪的冠军!

  谁能理解她心理重负?她知道,回来之后,她要挨整,远非“写两笔”所能完
结。她只有在像母亲一样亲的孙导面前,一哭为快……“不能处分胜利者”果真,
何智丽难熬的日子开始了。

  在中国乒乓球队男、女队的总结会上,领导说了颇有分量的话:“何智丽的问
题比较严重。你不要以为自己有后台。我们是要斗到底的……”何智丽有什么“严
重”问题呢?难道为国家争光的人,倒要被“斗争到底”?

  不久,何智丽接到电话,说是体育界一位领导要找她“聊聊”了。

  何智丽只得应命而去,来到他的办公室。

  “你别紧张,无非是承认错误,写份检讨嘛!”领导开始这么“聊聊”了。

  “我有什么错误?难道拿了世界冠军回来,还要写检查?”

  何智丽毫不含糊地反问。

  “你不服从领导的决定,不肯让球给管建华。”

  “领导的让球决定本身就是错误的!要我写检查,你们领导首先要写检查!”

  如同针尖对麦芒,才谈了几分钟,就无法再“聊”下去。何智丽站了起来,不
欢而走。

  于是,各色人等,又从不同的渠道、不同的角度,劝说起何智丽来:“写检讨
书吧,承认一下错误就行了呗!”

  “你也得给领导一点面子嘛,给他们一个台阶下去。”

  “你反正世界冠军到手,写张检讨有什么关系?”

  “好汉不吃眼前亏,不管怎么样,你要为明年的奥运会着想。你不写检讨,跟
领导闹僵了,不让你参加奥运会,那你就苦啦!”

  何智丽毫不退让。她认为,这是一个原则问题,来不得委曲求全。领导决定要
她让球给管建华,犯错误的是领导,而不是坚持不让的她!

  有人说何智丽“违反组织纪律”。然而,纪律是夺取胜利的保障——可智丽夺
得了胜利,怎能说她“违纪”?

  就在这个时候,队里通知何智丽,要开全队大会。大会的内容是什么,何智丽
不知道。

  毕竟有不少队友同情何智丽,有人悄悄告诉她:“开你的会呢!”

  顿时,何智丽明白了,要召集全队大会批评她。

  孙梅英家的大门,响起了咚咚咚急骤的敲门声。孙梅英一听,便知道是何智丽
来了。

  当何智丽把紧急消息告诉孙导时,孙导却坦然,一点也不急,她给何智丽出了
一个好主意:“开大会时;你带个录音机去。他们怎么批评你的、全给录下来!”

  何智丽连声说妙。

  第二天上午,中国乒乓球队在宿舍召开大会,男,女队员们都去了。

  何智丽来了,拎着个录音机,放在会议桌上。

  这个录音机,居然搅乱了会议——原准备批判何智丽“错误”的发言,都缩了
回去!

  “一个录音机,居然镇住了他们——这说明他们理亏嘛!”

  孙梅英进一步鼓励何智丽向中央领导反映,以求彻底甩掉何智丽背上的沉重的
包袱。

  孙梅英帮助何智丽起草了信件。

  中央领导人明确表态了——不能处分胜利者。

  杨尚昆说:“不能处分。”

  万里说:“处分何智丽,全国老百姓通不过!”

  这下子,“不笑的姑娘”放声大笑了!她胸中积聚多日的闷气,顿时烟消云散
。在中国乒乓球队里,再也没有人敢逼何智丽写检查了。

  上海,何智丽的故乡。一九八七年三月十五日晚,何智丽回到故乡,受到了隆
重的欢迎。

  翌日上午,当时任中共上海市委书记的芮杏文,会见了何智丽,称赞她的拼搏
精神和出色的球艺,夸奖她为中国人民、上海人民争了光。

  下午,上海市体委举行盛大表彰会,宣读上海市人民政府对她的嘉奖令,团市
委、市妇联分别授予她“市新长征突击手”、“市三八红旗手”光荣称号。

  报道说:

  “芮杏文同志热烈祝贺何智丽以顽强的拼搏精神和出色的球艺夺得世界冠军,
为中国人民和上海人民争了光。芮杏文在谈话中,希望何智丽能给上海的青少年们
介绍自己为祖国的荣誉而打球的心得体会。

  “何智丽说,她这次能取得胜利是同上海人民和全国人民对她的关心和支持分
不开的。何智丽表示,一定要戒骄戒躁,在明年举行的世界性重要比赛中,争取更
大的胜利。”①上海的舆论界来了个“总动员”,《文汇报》、《解放日报》、《
新民晚报》、《劳动报》、《青年报》、《少年报》,接二连三地报道、宣传何智
丽为国家争光的先进事迹。各报竟登何智丽的照片,每一张照片上的她都是笑嘻嘻
的!

  何智丽在上海、说起了自己战胜梁英子的经过:“三十九届世乒赛前,我的竞
技状况不错,但我想,只要丢掉想赢怕输的思想,正常发挥自己的水平,是可以战
胜任何对手的,结果终于如愿以偿。”

  “决赛又同南朝鲜梁英子交手,虽然三比零胜,但每局都①1987年3月9日《解
放日报》。

  是在落后的情况下反败为胜的,什么原因?”

  “也许是我的发球起作用了。”何智丽笑了笑说,“比赛时我不断告诫自己尽
力而为,只要打出自己的水平和风格就行了,这样一来我不太紧张,反而能够比较
正常地发挥。”

  “你打球时并不太凶,而是慢悠悠的,一拉又一拉,仿佛是轻描淡写,却能战
胜十分凶狠的梁英子,这是什么原因呢?”

  “我是横拍两面拉弧圈球打法,依靠旋转速度落点的变化。亚运会失利主要是
没有以我为主,对方打得快,我也跟着快,但快并不是我的特长,这次比赛我注意
了比赛的节奏,你打你的,我拉我的弧圈,以落点和旋转变化战胜了梁英子。”

  “你是不是觉得自己的打法臻于完美?”

  “不,通过这次大赛,我想我的打法有些方面需要改进,最明显的是要加强前
三板的威力,我现在的打法是后发制人。相持球中取胜,发球、接发球较弱,以后
要注意这方面的训练。此外,接发球不凶,使自己常常处于被动地位,使人觉得味
道不足,以后应当向更凶方面发展。”

  何智丽还说:

  “虽然取得了冠军,但已成为历史。我仍然要好好练球,在今年的全运会上和
明年的奥运会上再立新功,向上海和全国人民汇报。”

  何智丽还对《解放日报》记者发表谈话说:“今年的第二次大战役是全运会;
如果有可能,明年还将参加奥运会决赛,对我都将是新的考验,我一定力争打好,
不辜负大家对我的期望。”这样,何智丽再三明确地表示了希望参加奥运会、为
祖国争光的愿望。当然,所有的报道都只是正面宣传何智丽的拼搏精神和赤子之
心,半点也没有透露中国乒乓球队的内幕……是时候了,“现在可以说了”!何
智丽对“让球传统”的反抗,使这一“秘密”第一次公开“曝光”,并由此引发
了关于“让球”的一场大辩论,这场大辩论直至这回何智丽夺得第十二届亚运会
乒乓球女单冠军,又再度爆发……“锦囊妙计”是孙梅英授予的其实,勇敢地向
中国乒乓球队所谓的“让球传统”发起冲击的,并不仅仅是何智丽。

  另一位可敬的猛将,不是别人,正是孙梅英!

  就在何智丽远征新德里前夕,孙梅英从宁波回到北京,何智丽问计于孙导。

  “三十九届世乒赛的团体赛,可能没有我。”何智丽知道自己在汉城“砸锅”
,这一回不会让她再挑团体赛的大梁。

  后来,中国乒乓球队的安排也果真如此:“何智丽被安排参加女单、女双(与
焦志敏配对)、混双(与何志文配对)三个单项比赛,最让运动员看重的团体名单
中没有第三十八届世乒赛女团冠军主力耿丽娟和何智丽的名字。

  教练排定团体阵容时出于两方面的考虑,一是为了赢球,当时中国队最主要的
对手是韩国队第一号选手梁英子,双打也比较好,焦志敏的实力很强,是当年的全
国冠军,而何智丽在刚刚结束不久的亚运会女团决赛中,输给韩国队两分;二是为
下届世乒赛用人考虑,决定让年轻的陈静在团体赛中锻炼一番。”“团体赛没有
你,你就把单打打好。”孙梅英说出了自己的意见。  

  “单打的时候,领导上很可能要我让球。”何智丽又一次说出心中的忧虑。

  “让什么?不让!让球这种做法,本身就是不对的。”孙梅英旗帜鲜明地答道


  “我不答应让球,领导上很可能不许我上常”何智丽似乎对中国乒乓球队的领
导的种种做法一清二楚。

  “那你就只好在口头上答应让球,上了场,你真打!”孙梅英给她出了主意。

  后来,中国乒乓球队很多人批评何智丽“口头上答应让球,上了场真打”,其
实这是孙梅英为她定的“锦囊妙计”!

  这是在何智丽前往新德里之前,孙梅英就为何智丽定好的!说实在的,没有孙
梅英为何智丽定计,二十三岁的何智丽还不敢这样做。

  关于为何智丽“定计”,这是孙梅英亲口告诉笔者的。何智丽的心中不再一
筹莫展了。

  “你的任务是夺取女子单打世界冠军,为祖国争光!”孙梅英语重心长地对何
智丽说:“按照你的实际水平,现在世界上的女选手没有一个能够打赢你。在新德
里,如果你能把你的百分之八十五的水平发挥出来,我可以断定,你一场球也不会
输,你一定能成为女子单打世界冠军——没有一个人能与你匹敌!”

  何智丽那对清澈的眸子,此刻射出明亮的光芒。然而,一块愁云,又在她的心
头飘移:“我不让球,回来我会挨整,怎么办?”

  “你的任务就是夺取世界冠军!如果他们要整你,我来给你顶住!”孙梅英拨
去了她心头的愁云,说道,“关键在于你自己。你一定要战胜自我,做到临场不慌
,稳拿冠军。你拿了冠军回来,我就到机场去欢迎你。一切后果,我替你承担!”  

  与孙导这番推心置腹的谈话,使何智丽增添了无比的勇气。

  虑事甚细的孙梅英,还特地录了一盘磁带,交给何智丽。

  在录音中,孙梅英告诉何智丽种种“怎么办”,当你比分领先的时候,该怎么
办?当你比分落后的时候,该怎么办?……这盘磁带,成了现代化的“锦囊妙计”


  带着孙梅英的临行嘱咐,带着那盘录音带,何智丽飞向新德里。

  在那里,何智丽不时戴上耳机,倾听着那盒录音带,队友们不知内情,以为何
智丽在那里听立体声音乐呢!

  后来,在新德里发生的那场风波,果真如孙梅英所预料的那样:领导要何智丽
让球;领导要何智丽表态;何智丽真打之后,领导要何智丽检查。

  何智丽呢,按照早在出发之前就已与孙梅英商定的策略,一步步对付:先是明
确表态不让球;不得已,口头答应让球;上场后真打,打掉管建华;一举击败梁英
子……何智丽真的夺得了世界冠军,孙梅英真的为她顶住了沉重的压力。孙梅英这
位正直的全国人大代表,仗义执言,终于得到中央领导同志的支持,使何智丽摆脱
了困境……何智丽说冠军有一半是孙梅英给的,这话是她的肺腑之言,孙梅英确实
是她的“后台”。没有孙梅英作为她的坚强后盾,她在强大的压力之下独木难支。

  孙梅英早已功成名就,到了眼下的年龄,该是马放南山,安享晚年之乐了。她
所担任的只是中国乒乓球队的顾问。在中国,顾问往往是“顾而不问”的荣誉性的
虚衔而已。何况,何智丽不过是中国乒乓球队的一名队员,与她之间不存在直接的
工作关系。

  孙梅英为什么甘于冒那么大的风险呢?
 

                                 下一页  回目录  在线书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