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舞会后不久,若若和她的同学们就结束了高三的课程。 就这样,一年的学习生活就结束了。想想去年的9 月2 日,开学的第一天,若 若背着书包去上学时的情景仿佛就在眼前。那是她第一次走进美国的课堂。用完全 另外的语言学习。从陌生,到完全适应,以至于后来的不断取得好成绩,不断为南 希和John赢得的“荣誉早餐”。这是个怎样的学习的过程。而这个过程竟然就真的 要结束了?这不能不让若若有了种失落悲伤的感觉。 她于是写来有点忧伤的信,她说妈妈,我只是想对你说“嗨”。真的没有什么 事。昨天晚上是春季运动会的颁奖仪式和毕业宴会,而且这个星期六就是毕业典礼 了。这一年好像就这样过去了,我真的有一点忧伤。但是我很好。真的。你一定很 想我吧?我也很想你们。 但尽管忧伤,还是有另外的好消息。那就是在毕业典礼上,女儿将得到诺维尔 中学的毕业证书。原本女儿是不该得到毕业证书的,因为她在国内只读了一年高中。 但是由于她在诺维尔中学选学的都是高三的课程,而且她所有的成绩都是非常优秀 的,所以学校决定发给她毕业证书。那是女儿为自己赢得的。那是学校对她的勤奋 和努力的一个奖励。于是在6 月3 日这一天,她就也要像诺维尔所有的高中毕业生 那样,穿上诺维尔中学毕业女生一定要穿的那件白色的长袍,戴上那种同样是白色 的镶着金色帽穗的方顶帽,走上台去,从校长的手中接过她美国中学的毕业证书。 那是个怎样令人难忘的时刻。 为自己赢得机会 依然不停地和若若通电话。想知道在最后的30天中她每天在做什么。就这样不 停地问着,不停地打着电话。有时候连我自己都觉得我太絮烦了,就像个在不停窥 探女儿隐私的家庭警察。幸好女儿没有拒绝我。她宽容我是因为她知道我是妈妈。 在若若养伤的最后一个月中,女儿在做的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就是在南希的指 导下,她开始申请报考美国的大学。这是女儿慢慢才清晰起来的一种愿望。因为在 她所居住的马萨诸塞州,确实聚集着很多所世界上最著名的大学。也许就是她所居 住的地区的那种潜移默化的引导,女儿想在美国读大学的想法才越来越明确,也越 来越强烈。于是南希为了女儿的愿望,便开始帮助她走上了申请美国大学的漫长路 程。当然也许女儿最终难以实现她在美国读书的愿望,但是这申请的过程作为她人 生的一种经历,应当也是非常有意义的。 美国大学与国内最最不同的地方,就是在那里,不是把学生的高考分数当作他 们被录取的唯一的标准。美国大学更注重的,是那种对一个学生综合能力的考察。 所以他们会更看重老师的评语,权威人士的推荐信,以及由学生自己完成的那份至 关重要的申请书。 若若原本不了解这些。而且特别是她这样的一天到晚无忧无虑只知道玩儿的小 孩,就更是不会为自己的未来设计什么。若若真正动议要报考美国的大学,应当说 一个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家庭的影响。因为南希和John无论带若若到哪儿去旅行, 他们首先想到的,就是一定要带她去参观那里的大学。譬如去加州,他们首先想到 的就是一定要带若若去看斯坦福大学;再譬如去纽约州,他们就不会忘了带若若走 进耶鲁大学的校园。不是很多美国家庭都能像他们那样如此注重大学这种文化的。 他们所希望女儿亲近的地方,就是大学那种聚集着智慧和知识的地方。南希和John 一定是认为,对于若若那样的孩子来说,大学就意味着未来。只有一个好的大学, 才可能为她获得一个好的未来。就是这样,若若看到了很多美国的有着悠久历史的 名牌大学。譬如,她所居住的那个州的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再譬如,布朗大 学,伯顿大学,威斯利女子学院,以及其它的那些大学。只要他们能带女儿去看的, 他们就一定会带她去看。所以女儿在这一年的来信或通话中,才会不停地说,噢, 妈妈,我今天去哈佛了。噢,妈妈,我们今天去看了耶鲁。或者,布朗是一个最 “酷”的大学。威斯利女子学院的历史很悠久。然后她会无比感叹地说,那些大学 真是太棒了。校园也非常非常地漂亮。妈妈我真的非常喜欢那里。 便是在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中,女儿慢慢形成了对美国大学完整而深刻的认识。 她开始希望能到留给她美好印象的大学去读书。 女儿之所以会有这样的转变,能对在美国继续读书如此热衷,我想,可能还有 两个非常重要的外部因素。 首先,她所居住的马萨诸塞州是聚集着很多美国名牌大学的一个州。譬如哈佛, 譬如麻省理工学院,这一类的大学可谓享誉天下,是天下学子的梦想。除此还因为 马萨诸塞州在东部。而美国大部分历史悠久的大学也都在东部。由东部的那道海岸 线一直向南,几乎到处都遍布着那些在全美名列前茅的名牌大学。所以在一个好大 学林立的环境中生活,女儿就自然会考虑到她自己学习的前程了。 另一个外部的因素,应当也是最直接最重要的,就是南希。南希曾经是伯顿大 学和威斯利女子学院最优秀的学生。而这两所大学都是有着悠久历史的大学,培养 过很多非常优秀的人才,并且在美国有着相当的知名度。伯顿大学在上个世纪培养 了霍桑那样的写过《红字》的作家。而威斯利女子学院不仅养育了宋氏三姐妹,还 成长出了当今美国最负盛名的女政治家、前总统夫人希拉里。所以南希为她自己的 母校骄傲。而且她至今和她的这两所母校保持着紧密的关系。听女儿说,只要母校 需要捐款,她都会毫不犹豫地为母校开出十分慷慨的高额支票。 记得天津的一位评论家朋友金梅先生在他的一篇文章中,谈到了我国著名文学 翻译家傅雷成长的经历。傅雷生于乡村,为了能获得更好的学习环境,他的母亲便 将乡村的家搬迁到了小镇。而当小镇的学校也已经不再能满足傅雷求知的欲望,他 母亲就又将小镇上的家搬迁到了当时中国最繁荣开放的大上海,让傅雷在那样的环 境中接受更好的教育。而当国内的教育又一次限制了傅雷,他的明智的母亲便毅然 将她的儿子放飞法国,让他到文明程度更高的地方去深造,而后才有了傅雷的成为 翻译界的一代宗师。显然傅雷的故事也是适应于女儿他们这一代年轻的求学者的。 |